排序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乃至大顺”。“乃”,承上文言,相当於今语“於是”(见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,故“乃”前不当有“然後”。又,“至”前不当有“復”。此句是承上文续言。上文已有“反”字,...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孙诒让、易顺鼎之说是。作“揣”是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三“揣”字,引古《老子》作,傅奕本、高翻本作“”,即古“揣”字。《说文》云“揣”,“一曰捶之”,即捶击之义也;王弼注谓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善數”,正与严遵、王弼、傅奕等古本合。“數”,計算。《说文》:“數,計也。”因“數”与“計”义同,故河上公等本作“計”,但《老子》故本作“數”。又,帛书甲本...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蒋说是。今验之帛书,王安石、高亨、任继愈、陈鼓应等人之读为误。四十章“有”、“无”,即“有名”、“无名”之义,老子所谓“有生于无”,即前引《文子》所谓“有名产于无名”,不足...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本有“者”和“也”两字,则表义足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即有“者”字,《驳夷夏论》引经文有“也”字,即其证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我所以遭受大完之刑,正因為我有自身。...
《老子》23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希言自然。飘風不冬朝,暴雨不冬日。孰為此?天地而弗能久,有兄於人乎!”然【nǐan】,日纽元部;日【nǐět】,日纽质部;二字同声母,可押韵。上古有以声母押韵的例证,如《诗经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立”,帛书乙本当抄古《老子》本。“立”,《说文》云:“立,侸也,从大,在一之上。凡立之属皆从立。”(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)又云:“侸,立也,从人,豆声,读...
《老子》46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有道,却走馬以糞。天下无道,戎馬生於郊。”道、道,幽部;郊,宵部。上古幽部【eu】、宵部【au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旁转,故幽宵合韵,道、郊相押韵。“罪莫大於可欲...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生生”:前“生”当為动词,后“生”当為名词;“生生”其义為“养生”(或“营生”)与“求生”义近。吴澄注即谓“生生之厚,求生之心太重也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及《马融传》注引皆...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说是也。又,“恒”作“常”者,乃后人避讳改矣。“常”应复原为“恒”。此句言:常使人民保持心地的纯真朴质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常使民无知无欲’,反朴守淳。”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他本皆作“自遺其咎”,唯想尔本无“其”字,与帛书本同。老子原本当作“自遺咎也”。后人为求“咎”与“守”韵,遂自于“咎”前增一“其”字,而又删去“咎”后“也”字。日本《群书治...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约礼博文”则为“學”之古义。而今“為學者”,则不“约礼”,而求政教礼乐之學,情欲日益。“日益”,一天比一天增加,成疏注为“日增”。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帛书甲本作“知其日,守其辱,為天下浴”,“日”,上古為日纽质部【nǐět】;通行本的“榮(简作荣)”,《广韵》谓“永兵切”,上古当為匣纽耕部【xǐwen】(王力《古...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敢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即有“敢”字。有“敢”义较胜。又,“慈”指“慈爱”(河上公注)。儉,指节儉言,吴澄释为“节约而不侈肆”。“不敢先”,吴澄谓“谦让...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間”,“間”、“門”形近,“門”当為“間”字之误。又,“與(简作与)”,“歟(简作欤)”的假借字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云:“歟,经史多以‘與’為之。”《说文》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故去彼而取此”,“彼”指“為目”,“此”指“為腹”。人一起贪欲,则永难满足,以致亡身。所以老子要“去目”,即“摒弃物欲的诱惑”,而“為腹”即“持守安足的生活”。“去目”、...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是以”与“故”义同。但此“是以”或“故”不是因果连词,而是发语词,即用在句首的语气词,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称“发端之词”,并举有书证。帛书乙本、敦煌戊本等有“曰”字,以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淈(qū)”。《逸周书·五权》:“极赏则淈,淈不得食。”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“其洸洸乎不淈尽,似道。”注:“淈读為屈,竭也,似道之无穷也。”淈,则当竭尽解。...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見(简作见)”(xiàn),范应元云:“音現。”《广韵》:“胡甸切。”上古为匣纽元部【xian】,是“現”的古字,介绍、引荐、推荐之义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豹见宗鲁于公孟...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吴说非是。此语正是上四语的哲理概括,他本句前有'故'字者,亦可看出一些端倪。此句表面意思即谓'正话反说'。高延第云:'受國之垢,即國君含垢也。受不祥,即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也。至...
《老子》09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而盈之,不若其已。揣而鋭之,不可長葆也。金玉盈室,莫之能守也。貴富而驕,自遺咎也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”已【ǐe】,之部;葆【peu】,幽部之幽合韵,已、葆为韵;守【cǐeu】...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衆眇”,指微小的萬物。“門(今简作门)”,指衆眇之所由出也,即指道門。此二句言玄妙幽深的道是萬物变化的总門径。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2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或陪或墮”。“陪”,增益、增添。《说文》云:“陪,满也。”徐铉注音:“薄回切。”《玉篇·阜部》:“陪,加也,助也,益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焉用亡郑...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或”,肯定性无定代词,有的。“以取”,即用以取也;“而取”,即而被取也。“以取”之“取”是主动词,“而取”之“取”是被动词。两句言:所以,有的谦下用以会聚,有的谦下而被容...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本章节主旨是崇柔戒强。“强大”和“堅强”词义通,都属于“强”的范畴,不必拘泥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已作“强大”,正与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本同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强大”。 又,河上公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緜”,同“綿”。《玉篇》云:“綿,与緜同。”《楚辞·招魂》“秦齐縷,郑綿絡些”,王逸注云:“綿,纏也。···一作緜。”洪兴祖补注:“《说文》:‘緜,联微也。’”“緜緜”即...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《老子·德篇》有“知常曰明”句(通行本第五十五章)。本处用如判断句“知常,明也”意盛。“知常”:认识萬物运动变化中的不变之律则。“明”:“萬物的运动和变化都依循着循...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吴澄说以主左契者為主财物者,而不向人取财物释之,是'主财说';蒋锡昌说以债权人与負债人双方换契方法释此两句,是為'换契说';高亨说以'吉事尚左'為据,认定執左契者為尊来释之,是為...
《老子》76_音韵_03_水海
水海按: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框信堅强。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”弱【nǐauk】,药部;槁【kau】,宵部;药部【auk】和宵部【au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药宵通韵,弱、槁押韵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“湛”(zhàn),深邃,深暗不可見之貌。“湛兮”,深暗幽隐的样子,形容道的深隐未形之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