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'是為'当為'是謂'。高亨说是。又,甲本作'受邦之不祥',乙本作'受國之不祥',宋刊河上公本、经训堂刊傅奕本同乙本。浙江书局刊张之象刻王弼本作'受國不祥'。我疑心诸本'不'字衍。'祥',...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《老子》07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天長,地久。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也,故能長生。”久【kǐwe】、久【kǐwe】为韵,入之部;生【fen】、生【fen】为韵,入耕部。“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...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乙本有“也”字,义盛。当以“當其无”断句,如上,张说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鑿户牖以為室’,谓作屋室。‘當其无,有室之用’,言户牖空虚,人得以出入观视;室中空虚,...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沕”(mì),潜藏,隐没。《集韵·质韵》:“沕,潜藏也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袭九渊之神龙兮,沕深潜以自珍。”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“沕,潜藏也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张晏曰...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天”:自然之天。“王乃天”:天下歸往才能顺任自然。“天乃道”:顺任自然才能合於道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能王,则德合神明,乃与天通。德与天通,则与道合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咳”(hái),《说文》徐铉注音为“户来切”,上古匣母之部【xe】。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咳,小兒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孩,古文咳,从子。”沈涛《说文古本考》:“‘咳’,《...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有“是以”,傅奕本则无。此“是以”是承上句而言,故不可或缺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執一”,而《慎子》引及今通行本作“抱一”,暂从帛书本作“執一”。“牧”,治也。高明说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君子”,而不作“聖人”。“君子”所指范围比较广,不仅包括“卿大夫、士”,且也包括“万乘之王”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君子”,帛书本正与《喻老》引合。“冬”,乙本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甲本句首无“故”(或“夫”或“凡”),乙本有一字迹不清的改写字,不便断定是何字,故“故物”说、“夫物”说,真是“公、婆皆有理”,但尚无法确定“物”前之字,只好暂从帛书甲本。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侯王”。因春秋时期周室日衰,诸侯称王亦称霸(详论见拙著《老子楚语考论》附录一《成书时代新证》一文),《老子》就是针对当时的诸侯王称霸...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既”,本义是食尽,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释》:“契文象人食已,顾左右而将去之也,引申之义为尽。”《广雅·释诂》:“既,尽也。”即完尽之谊。執道不失,天下歸之。樂...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也。“貴以高”,其“以”,当连词“且”讲。又,帛书本句(连以上四句)的“毋已”,今本皆作“无以”,有的学者仍将“已”写作“以”,不妥。又,蹶,音jué,《释文》读音...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二”,指“阴”和“阳”,“萬物负阴而阳”,已说得非常清楚。“三”,指阴阳相合而形成的“中气”,即《老子》下文所说的“中气以爲和”。晨阳云:“‘道’是萬物的原质,生的‘一’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应无“車”字,帛书《老子》甲本即无此字。《文选·张景阳七命》注引王弼曰:“天下有道,修于内而已,故却走馬以糞田。”则亦无“車”字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颜师古注:“《老子·德经》...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善者善之,不善者亦善之”,是接上面“聖人”而言的,意谓“聖人”以善心去对待任何人无论善与不善的人)。所以不应有“吾”字(下文两“吾”字亦然)。帛书甲本无“吾”字,正使上下...
《老子》51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道生之,而德畜之;物形之,而器成之。”生、形、成为韵,三字皆属耕部。三个“之”字为虚字脚,此称为“富韵”。“是以萬物莫不尊道,而貴德”,道【deu】,幽部;德【t*ek】,职部...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以身觀身”前无“故”字是。上一段是讲修身、修家、修鄉、修邦、修天下的功用问题,本段经文是讲用“以物觀物”的“直觀(直觉)”方法去认识事物的途径问题,两段之间所讲的问题,其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处“民”字当作“人”。因“利器”是《老子》所用固定术语,三十六章即谓“邦之利器”,其义皆指象征“神器”或國家权力之类的重器(河上公注为“权”或“权道”,是也;王弼注为“利...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交”,皆也(吴澄注)。“焉”,兼词,同“于之”,相当于今语“在他(民人)”。此“焉”字不能少。此二句言:聖人以道临天下不傷人,一切神鬼敛迹,不敢为患傷人,因此天下相安无事...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今本唯有敦煌庚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二“於”下有“其”字,同帛书释文本(按所损缺字数,帛书甲、乙本皆当有“其”字),而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引两“於”字作“其”,尚可说明西汉初《...
《老子》80_音韵_02_水海
水海按:“小邦寡民,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,使民重死而遠徙。有車舟无所乘之,有甲兵无所陳之,使民復結繩而用之。”用【Aǐwon】,东部;乘【dǐen】,蒸部;用【Aǐwon】,东部。因东部【on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指“天下人”,这是定中结构,省略了中心词“人”。“莫能知”和“莫能行”当作 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,王弼注正作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。帛书本均如此,为《老...
《老子》75_音韵_03_水海
水海按:“人之飢也,以其取食税之多也,是以飢。”飢【kǐeǐ】、飢【kǐeǐ】為韵,飢入脂部。“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。”治【dǐe】、治【dǐe】為韵,治入之部。“民之...
《老子》79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'和大怨,必有餘怨,焉可以為善?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以責於人。'怨【ǐwan】、怨【ǐwan】、善【zǐan】,皆為元部;人【nǐen】,真部。真部【en】和元部【an】皆為阳声韵,主要元音...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作“治”則是。又,朱谦之云:“按:不敢、不為,即不治治之。《论衡·自然篇》曰:‘蘧伯玉治卫,子贡使人问之:何以治卫?对曰:以不治治之。夫不治之治,无為之道也。’谊即本此。盖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功遂身退”,帛书本是为证,《牟子·理惑论》一引即同帛书本,《汉书·疏广传》载疏广所见古《老子》本亦同帛书本。王弼本原亦作“功遂身退”,因“遂”义与“成”同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有连词“而”义顺。范应元注文中,也出“而”字(见下引)。故今从帛书乙本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去彼目之妄视,取此腹之养性。”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“嚴”、“儼”通。“嚴”,嚴肃,端庄,恭敬。《玉篇·吅部》:“嚴,鱼杴切。敬也。”《礼记·祭礼》“嚴威儼恪,非所以事亲也”,孔颖达疏:“嚴谓嚴肃。”“儼”,庄重,恭敬。《尔...
《老子》17_音韵_03_水海
水海按:“大上,下知有之,其次親譽之,其次畏之,其下侮之。”有【xǐwe】,之部;譽【ǐa】,鱼部;之部【】和鱼部【a】主要元音相近,可以旁转,之鱼合韵(之鱼合韵,是《诗经》通例,如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