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海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泄”亦通。“歇”(晓纽月部)、“泄”(心纽月部),为叠韵,近音、同义互训,且“泄”为楚方言。扬雄《方言》卷十云:“戏、泄,歇也。楚谓之‘戏’、‘泄’。奄,息也,楚、扬谓...
05012
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朱、张二人之说是。类似此两句'古谚语'的尚有《尚书·周书·蔡仲之命》,作'皇天无親,唯德是辅'等。又'无親'指没有偏爱。'與(yǘ)',帮助,《吕氏春秋·乐成篇》云'孰杀子产,吾其與...
03012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“猷”,则“猶”的古写。《尔雅·释兽》:“猶,如麂,善登木。”《广韵·尤韵》“猷,《说文》曰:‘玃属。’”《说文·犬部》作“猶”。王筠《句读》:“猶,《韵会》引作‘猷’,又...
02712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。谓“奥”为“暖”、“暖”、“藏”等皆不妥。“奥”,犹“主”也。“注”乃为“主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章纽侯部),故“奥”、“注”义可通。据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出“奥...
09212

《老子》71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矣。”尚【zǐan】、病【bian】为韵,二字皆入阳部。又,两“矣”字为虚字脚,故此为富韵。又,知【tǐe】、知【tǐe】为韵,知入支部;尚【zǐan】、病【bi...
02512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是。“以為室”当涉前文“以為器”而衍也。居室之用,當為居室的空虚处,非户与牖;户与牖只是為居室之通明和进出所用。故“鑿户牖以為室”其义似不合生活逻辑,“以為室”為衍文...
03412
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聽之不足聞也”,高说非是。理由見上文注【4】和注【6】所引古棣说。
03912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释“一”为“道”说,非也。河上公谓“一”为“道始所生也”。显然,“一”不是“道“一”,即为“元气”。据《老子》下文云:“萬物负阴而抱阳”,可知“一”指“阴阳未分的混沌元气”...
04712
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当有发语词“夫”,以承上问,并提示下语,表示议论开始。无“夫”字者,盖因上衍“以此”这样的回答提示语,则去之也。“镾”,则为“彌(今简为弥)”之异体(《说文·長部》:“镾,...
03712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三句之次序以帛书甲、乙本为是。想尔本、敦煌丁本等正与帛书甲、乙本的次序相合。又,帛书甲、乙本“果而毋驕”与下文“果而毋得已”,皆用“毋”字,而“果而勿矜”句,则用“勿”,在...
02912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训“亡”为“忘”不妥。“若存若亡”是说“中士聞道后的表现”。“亡”、“存”相对,故“亡”应训“无”。严遵谓“中士所眩”,以“眩”(两眼昏花)来说明“中士聞道”后的精神状态,...
03912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、朱谦之之说是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经文处文字是:“而福本于有禍,故曰:‘禍兮福之所倚。’以成其功也。”津田凤卿云:“此五字注误混正文。”陶鸿庆云:“‘以成其功也’非...
03412
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愚”。作“遇”者,“遇”与“愚”古通(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需部》:“遇,假借为愚。”),作“娱”者,为“愚”之借(上古二字皆为疑母,为双声假借)。因作“...
04412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有“是以”,傅奕本则无。此“是以”是承上句而言,故不可或缺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執一”,而《慎子》引及今通行本作“抱一”,暂从帛书本作“執一”。“牧”,治也。高明说...
03312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侯王”。因春秋时期周室日衰,诸侯称王亦称霸(详论见拙著《老子楚语考论》附录一《成书时代新证》一文),《老子》就是针对当时的诸侯王称霸...
03112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也。“貴以高”,其“以”,当连词“且”讲。又,帛书本句(连以上四句)的“毋已”,今本皆作“无以”,有的学者仍将“已”写作“以”,不妥。又,蹶,音jué,《释文》读音...
05212
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善者善之,不善者亦善之”,是接上面“聖人”而言的,意谓“聖人”以善心去对待任何人无论善与不善的人)。所以不应有“吾”字(下文两“吾”字亦然)。帛书甲本无“吾”字,正使上下...
04412

《老子》51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道生之,而德畜之;物形之,而器成之。”生、形、成为韵,三字皆属耕部。三个“之”字为虚字脚,此称为“富韵”。“是以萬物莫不尊道,而貴德”,道【deu】,幽部;德【t*ek】,职部...
03512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比较符合《老子》之旨。但“孰為此”不是陈述句,而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。谓谁使飄風、暴雨如此?言外之意即“道”,这是自然的。万物既始於“道”,飄風、暴雨亦必因“道”而生...
02312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今严本(怡兰堂校本、道藏严本)作“无有,入於无間”,与范氏所见不同。宋刊河上公本作“无有入无間”,无“於”字;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...
04412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水善利萬物”,是就水对萬物的关系而言,谓水好施利於萬物,萬物因水而生(参看王安石注);“有静”,是就水本身的情况而言,谓水以虚静柔弱自处;“而”是连词(顺连而非转连)。
05212
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句言道不生不灭,无始无终。唐玄宗注:“无始,故‘迎之不見其首’。无终,故‘随之不見其後’。”严復云:“見首見尾,必有穷之物。道与宇宙,无穷者也,何由見之?”徐梵澄云:“...
05412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奚”犹“何”也(见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,然《老子》原本作“何”而不作“奚”。“何以”,即“以何”,介宾结构,宾词前置,译为用什么,凭什么。又,“兹”犹“哉”也,“兹”与“哉...
04812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老子言论的主旨即宣传自然无为之道。吕吉甫说:“无为而自然者,言之宗也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”是也。俞樾、马叙伦、许抗生等人皆失校,而张松如、陈鼓应正校为“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”。据帛书甲、乙本可知,《老子》没有说过“道常无為而无不為”的...
05313
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并重“生”字,是也。下文“以其生生”即承此句“生生”而言。今帛书本作“而民生生”,正与傅、范、《韩非子》合。或云“有两‘生’字,分属上下句...
05312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成功”,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馆本、卷子成疏等正同此,《老子》原本当如此二字。此二句与第二章文字有异,当為原文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為德施惠,不恃望其报也。功...
04912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絶學,无憂”句作為下章(通行本二十章)之首句,显然它与下文“唯之與阿·..”文义无法联系,故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旧本分章有误。但把该句作為“絶聖棄知·.·”章的末句,也有不妥...
03312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作“可以為天地母”。按《老子》之义,“道”之属性,无声无形,无边无际,独一无二,它是“万物之始”,不仅“先天地生”,而且是天地由其所生,故谓“道”“為天地母”(“道”...
03112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猒”。“猒”(yàn)與“厭”為古今字。《说文》谓“猒(猒)”“从甘、从肽”。段玉裁《说文注》:“‘厭’专行而‘猒’废矣··‘猒’、‘厭’古今字。”其本义為...
042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