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鎮以’,一作‘鎮之以’。‘鎮’者,壓定之使不动也。”水海按:焦竑本经文作“鎮之以”,而《考异》注文引经文作“鎮以”。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致詰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至計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致詰’。今从傅本。‘至計’、‘致詰’,音近而误。致詰即推问之义。”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上句前应有“故”字。此两句及下四句,是承上文“知道之士”“塞说”、“閉門”、“和光”、“同塵”、“銼鋭”、“解紛”而言,当有“故”也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等本有“故”字...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五十七章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,与此文异谊同。彼作‘自正’,而此作‘自定’者,以‘静’、‘定’為韵耳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不欲以静,天下自正;’则成无‘將’字,‘定’作...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下’,古本作‘下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马氏谓‘正’与‘奇’对文,是也。··强本荣注:‘养百姓者,妙在平均;宣风化者,要归于正直;’是荣作‘正’。《穀梁传·僖公元年》及《僖公二十二年》杨疏引‘正’均作‘政...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11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狀貌象形,妙本希夷,故称‘无狀’、‘无物’。迹能生化,故云‘之狀’、‘之象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、赵无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以知古始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能知’。‘是謂道己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道紀’,审观王弼注亦是‘己’字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作“己”,因“紀”是后出字,“己”则為“紀”的初字。《说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法令’,河上云:‘法物,好物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6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文选·魏都赋》张载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夫唯不可識,故强為之颂。’··作‘颂’者,古字;作‘容’者,今字。···强為之容,犹云强為之状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上之所欲,民从之速也。我之所欲唯无欲,而民亦无欲而自樸也。此四者,崇本以息末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叶梦得《岩下放言上》曰:‘先事而戒谓之豫,后事而戒谓之猶。猶、豫本二兽名。古语因物取义,往往便以其物名之,后世沿习,但知其义,不知其物,遂妄為穿凿,未有不误者。’今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3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《老子》明皇、陆希声本无‘之’字。‘倚’,因也。‘伏’,匿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7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虽则儼然若客,无所造為,而不凝滞于物,涣然若春冰之釋散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傅奕作‘祺’,河上公作‘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。按‘妖’应作‘娱’,古无‘訞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曠’,乙本作‘滋’,甲本缺文,诸本皆作‘曠’。今据改。‘滋’疑作‘莊’,曠、莊音近而误。河上公注:‘曠者宽大。’‘曠’,即空曠广大的意思。‘谷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浴’,...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行方正者,欲以率下,不以割截人也。聖人行廉清,欲以化民,不以伤害民也。今则不然,正己以害人也。肆,申也。聖人虽直,曲己从人,不自申也。聖人虽有独见之明,常如暗昧,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安以動之徐生’,御注(即易玄本)作‘安以久動之,徐生’。王弼作‘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’。《永乐大典》作‘孰能安以動之徐生’,无‘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7_卢文弨
卢文弨云:“‘服’,凌本作‘復’。王弼本作‘復’,《释文》‘復音服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6_高亨
高亨云:“易说是也。篆文‘不’作m,‘而’作而,形近故讹。《墨子·兼爱下》‘不鼓而退也’。‘而’乃‘不’字之讹,可以互证。《周易·谦彖》:‘天道亏盈而益谦。地道变盈而流谦。鬼神害盈...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,帛书乙本损掩后句“以長”二字。今从甲本。赵孟頫本前句“之母”上无“有國”二字,作“之母,可以有國”。龙兴观本“長久”作“久長”,谓“有國之母,可以久長”。其他...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芸芸’,《庄子》作‘云云’。‘云云’,作之状也。”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洪、易皆颇迂曲其说,惟以此知‘若’字疑本或作‘苦’,‘鮮’字疑严本作‘澌’是也。又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‘國’下有‘者’字,顾广圻曰:‘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无者字。’王先慎曰...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静则復命,故曰‘復命’也;復命,则得性命之常,故曰‘常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5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其神不傷人’,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此无‘人’字。又‘聖人亦不傷人’句,‘人’字作‘民’,盖古本作‘民’,唐避讳改为‘人’,河上本‘人’作‘之’,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、易州‘乃’字并作‘能”,下同。弼注曰:‘荡然公平,则乃至於无所不周普也;无所不周普,则乃至於同乎天也。’盖王本‘王’字作‘周’,‘周’字坏脱成‘王’,读者以‘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‘牝’,陆频忍切。纂微、曹、达真、陈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葛‘下’作‘不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20_吴澄
吴澄云:“大國不恃其尊,谦降以下小國,則能致小國之乐附;小國甘处于卑(谦卑),俯伏以下大國,則能得大國之见容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