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蕪”,因“苗”与“蕪”义通,遂州本、武内敦丁本才作‘苗’。朱说是也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朝甚除’,高台榭,修宫室;‘田甚蕪’,农事废,不耕治,失时也;‘倉...
04011
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玄’,天也。人能行此上事,是謂与天同道也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张松如、古棣、高明之说皆非是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死而不忘者,壽也”。“忘”,若作“亡”,《说文》謂“逃也”,《玉篇》謂“死也,去也,逃也,无也”;孔颖达疏《周易·旅》“亡”...
05010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民多智惠,而衺事滋起。’王弼同古本,‘衺’与‘邪’同。智惠出,有大伪,民多智惠,则不正之事益起。”按:王弼注:“民多智慧,则巧伪生;巧伪生,则邪事起。”是王弼所见本正...
0476
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之不道,不□□□”,“胃”为“謂(简作谓)”之省写或假借,后句损缺“道蚤已”三字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则校补为“道早已”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顾欢本、敦煌...
03113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5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是謂之不道’,真本、古本‘不道’皆作‘非道’,下同。‘物壯而老’,通行本作‘物壯則老’。此‘物’泛称;在此則指用兵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‘師直为壯,曲为老。’《牟...
04312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7_洪赜煊

洪赜煊云:“‘琭琭’犹‘録録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逯逯,众也;’《说文》:‘娽,随从也;’并通用字。王本‘貴物以多而见賤,落落石坚貌,石本賤物,以坚而自貞,是以两不欲也。’《晏子春...
0545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9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上文‘天无以清’,‘地无以寧’,‘神无以靈’,‘谷无以盈’,‘萬物无以生’,均承上‘以清’、‘以寧’、‘以靈’、‘以盈’、‘以生’言,惟此句‘无以貴高’,与上‘以為...
05512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12_任法融

任法融释义云:“‘矜’:逞能。‘伐’:自夸。‘驕’:傲慢。征戰勝利,再不可以逞能、自夸、驕傲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沌沌兮’,‘沌’,杜本切,如‘浑沌’之沌,冥昧无所分别也,作平声读,亦与《庄子》‘愚芚’之芚同,谓无知也。昭昭已明,俗人皆以有知为智,我獨无知而愚也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侯王”。顾欢本成玄英疏云:“萬乘之主,五等之君,若能守持此道,八荒萬国自然从化,行人亦尔。所以偏举侯王者,明君王為化利物宏多也。”成玄英尚强调作“侯王”的...
04114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11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同’者,合会也。孔子言‘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’(《易经·乾》),皆合会之谓。声应气求,得、失互见。曰‘故從事而道者,同於道’,合於道、会於道之谓也。老子以历史眼光,观往...
03212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復衆人’,古本‘復’上有‘以’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9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其’上疑脱‘以’字。五十章云:‘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’又曰:‘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。’此文疑与之同例。言為而不恃,功成不處,由于聖人不欲自显其賢也。若无‘以’字,...
0255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言凡輕於许諾者,视事太易,必難践言;凡视事太易者,未曾慎思,终必自困也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礼记·曲礼》‘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;’郑注:‘太上,帝皇之世,其民施而不惟报。’《老子》所云正指太古至治之极,以道在宥天下,而未尝治之,民相忘于无为,不知有其上也。‘...
04212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卻走馬以糞’,古本‘糞’作‘播’。吴幼清本作‘以糞車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0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‘如婴兒之未孩’(二十章),‘圣人皆孩之’(四十九章),河上公注:‘如小兒未能答偶人时也。’‘圣人爱念百姓,如孩婴赤子,长养之,而不责望其报。’王注:‘如婴兒之未能孩也...
02913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其致之一也’,古本如此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4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按:‘春登臺’,一本作‘登春臺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韵会》云:“泊,音薄。”二字可假借。帛书乙本“薄”即借为“泊”,此证马叙伦说之确。薄,浅薄,不足。“亂之首”,祸亂之开端。“亂”指“世亂”。河上公注:“禮废本治末,忠信日...
04014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善閉者无關鍵而不可開’,按:范作‘楗’,宋河上作‘揵’,陆、彭、张嗣成、臧疏作‘楗’。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,无‘者’字,‘鍵’作‘揵’,无‘而’字。易州‘閉’作‘閇’,...
04412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,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在‘我无事而民自富’句下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太上,謂大人也。大人在上,故曰‘太上‘。大人在上,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为始,故下知有之而已。言从上也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能毋以知乎”,帛书乙本作此句,即为《老子》古本。且王弼注为“能无以智乎”(“智”与“知”通),傅奕本作“能无以知乎”,则为佐证。检河上公注云:“治身者,呼...
03113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1_李息斋

李息斋云:“此言世之刑法,不足恃以为治也。民不畏死,吾奈何以死惧之?”
02810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无不為’,范本同此。磻溪作‘則无不治矣’。成疏曰:‘治,正也。’則成亦作‘无不治’。作‘治’者是也。此‘治’字应上文‘聖人之治’,自‘治’字改為‘為’字,读者复增‘為...
0546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马说是也。趥亦徐行也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‘君子盖猶猶尔。’郑注:‘猶猶,疾舒之中。’《荀子·哀公篇》:‘猶然如将可及者。’杨注:‘猶然,舒迟之貌。’皆以‘猶’為‘趥’之例。...
0349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7_苏辙

苏辙云:“信则为实而已,故不必为美;美则为观而已,故不必信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句(并下句)是承接上文而作的结论。掌握着“道”的规律和运行法则的聖人,不出行就能推知(其他事物的情况),不望就能明晓(事物的道理)。韩非或谓“不行而知”义为“能并智”,...
051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