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御览》二引同此(指傅奕本作‘天无以清將恐裂’)。‘裂’当作‘列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列,分解也。’今通用‘裂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雖知大迷’,‘知’去声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六十一章: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。’牝,雌也。牡,雄也。《老子》以雌表好静好下之德,以雄表好动好上之德。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,从谷,奚声。’《尔雅·释水》李注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0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按:‘蔽’字與‘新’对言之,‘蔽’即‘敝’字。下文‘弊則新’,《释文》作‘蔽’。《论语·子罕》‘衣敝缊袍’,《释文》‘弊本作敝’;《庄子·逍遥游篇》‘...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8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‘配天’二字,应有重文,本作‘是謂配天,配天古之極’。”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功成’,陆、王弼‘成’作‘遂’,又作‘成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9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御注作‘之交’,高翻作‘之交牝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2_苏辙
苏辙云:“未尝與之而遽奪,则势有所不极,理有所不足。势不极则取之难,理不足则物不服。然此极於用智也,與管仲孙武何异?”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道常得其信也。’是节解‘得’字同此,‘矣’作‘也’。然以上句例之,当亦作‘得信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炊者不立”,而不是今通行本的“跂者不立”或“企者不立”;并皆无今通行本之下句“跨者不行”,或某些传本之上句“喘者不久”。不大可能是帛书甲、乙本都抄写错了。...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混若樸’。‘敦’作‘混’,疑涉下文而误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8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‘处小弱而重自卑,謂損弱勝强也。’是《老子》古本‘柔’当作‘損’,‘强’上无‘剛’字。‘弱’即小弱,‘損’即自卑,言以自卑及小弱勝强也。其作‘柔弱’...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6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作‘美其衣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前句,后句“如”省作“女”,或假作“女”【上古“如”、“女(汝)”二字皆为日母、鱼部】,“慈”省作“兹”或假为“兹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...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河上公注为“日祥”(日以长大)、成玄英疏为“多祥”(多贪世利)皆为误解。李道纯不解“祥”义,以“不祥”改训“祥”,更是误甚。他如:训“祥”为“妖祥”、“眚祥”、“祥痒”、“...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馆本、罗卷及《弘明集》六释慧通《驳顾道士夷夏论》并作‘學父’。成疏曰:‘將為學道之先,父亦本也’。是成亦作‘學父’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其斅學之本父也’,则顾本作‘斅’...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微”,帛书為是。“微”,无形迹之义。《说文》:“微,隐行也。”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“微,无也。”又河上公注:“无形曰微。”吴澄注:“微则杳漠无形。”“道”非視觉所能及,...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含德之厚者,比於赤子也。’傅奕与古本同。”是知范氏所见傅奕本无“比”后之“之”字。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文子》等先秦古籍所引并为“少”,《老子》古本在先秦当作“少”。西汉至魏王弼犹作“少”,至唐傅奕始作“尟”(按范说作“尠”)矣。疑改“少”为“尟”...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0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此章语颇冗复,疑有古注误入正文。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观一‘言’字,即似注家之语。”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7_严复
严复云:“足而不知,虽富,贫耳!”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4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恃其兵强器精,而好争戰於天下,是樂殺人矣。天道好还,勝之於此者,必败於彼;得之於此者,必失於彼;樂殺人者,其能免人亦殺之乎?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唐李约《道德真经新注》:‘如食之残,如形之剩肉也;’宋林希逸《道德真经口义》:‘食之餘弃,形之贅疣,人必惡之;’宋陈景元《道德真经藏书纂微篇》:‘犹弃餘之食,适使人...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景龙碑作‘其致之’,与王本同,朱谦之《老子校释》遗漏。”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8_清世祖
清世祖云:“‘可以為天下母’者,天下万物之所由生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按:《老子》用古字‘斆’,后世‘斆’字废弃,其義淹没,一种传本写作‘教’,一种传本写作‘學’。‘斆,學半’,一语出自古文《尚书·兑命》。古文《尚书》公认为晋人伪作,但‘斆...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5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二‘知’字均当读为‘智’,古人通用。此言人君大智若愚,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不以多言为贤也。”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'吕等无'主'上'之'字。'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凌釋,甲、乙本皆作‘淩澤’。凌為凌之假字。此句傅奕本作‘涣若冰將釋’,通行本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今据改‘凌澤’作‘凌釋’。凌即冰也。”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稽’字,范及边韶《老子铭》引同此,各本作‘楷式’。馆本作‘楷式’,无‘也’字。……河上注上二句曰:‘常知智者為贼,不知為福,是治身治國之法式也;’注下二句曰:‘能知治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