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二‘惚’字皆作‘忽’,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古本‘如’作‘若’,一‘春’在‘登’下。”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缺’作‘缺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惡’,乌略反。”焦竑云:“‘惡’,去声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欲’字,作‘兒貴食母’。林、苏、赵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兒贵食母”。注文云:“道者万物之母···圣人脱遗万物,以道为宗,譬如婴兒无所杂食...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’,宋河上、柰卷作‘啞’,《一切经音义》八八作‘嚘’,各本作‘嗄’。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引‘嚘’作‘嗄’。(陆曰:‘本又作嚘,崔作喝’。)寻陆谓‘而声不嗄,当作噫’,是...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式’是也。强本荣注:‘莫过以道,用为法式’;是李荣所见本亦作‘式’。‘式’即法式,犹今语规律。《说文》:‘式、法也’;《周书·谥法》:‘式,法也’;《广雅·释诂》:...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執大象者,天下往’,按:范同此,各本及《文选》王仲宣《哀诗》注引、《晋纪·论晋武帝革命》注引并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9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其’上疑脱‘以’字。五十章云:‘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’又曰:‘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。’此文疑与之同例。言為而不恃,功成不處,由于聖人不欲自显其賢也。若无‘以’字,...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7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是以’,承上文也。聖人即举聖戒。凡腹,内也;目,外也。怀道抱德,充满于内,故為腹也。内视无色,反听无声,诸根空薄,净不染尘境,故不為目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悶悶’,李莫奔切。‘悶悶’,无心宽裕之称。”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刘说是。‘悳’、‘眞’形近而误。‘悳’本作‘直’者,亦形近而误也。按:《说文》:‘渝,变污也。’‘若渝’犹十五章言‘若浊’。‘质德若渝’,言朴德之人若污浊也。此句并与上...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多同王本‘民之難治,以其智多’,景龙碑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多智’,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民之難治也,以其知(智)也’,皆无‘多’字。老子主张存愚弃智,先以自全其愚人之心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作‘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苏作‘无有,入无間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紀”,帛书乙本作“紀”即其证。作“己”者,因抄刻者写“紀”的初字“己”而致也。 关于“紀”之义,诸说纷纭。其一训“紀”为“纲紀”。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知上古...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6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復命,常也’,即於萬事萬物之中,求其至当不易之规律,得其常轨。非轨辙不足以言道,非规律不足以言常。往者如是,今者如是,来者亦如是,此所謂常也。则知常之知,其境界浩大。...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以復衆人之所過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程并无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稀’多‘希’。吕‘我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想尔本“芻狗”作“董苟”,《干禄字书》谓“萋”同“芻”,实同魏《涼州刺史元维墓志》的“董(蒭)”字;“苟”则为“狗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...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是果而勿强。’是成‘果’上有‘是’字。‘果’上当从范本增‘是謂’二字。‘是謂果而勿强’,与下文‘是謂不道’并列。十四章:‘是謂无状之状,···.是謂...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莫之爵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黄、程并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故物’以下,皆以相反為义,而文字各本多歧。末句依帛书甲、乙本写正,与范本亦合也。此言事物之转变,有似先而反后者,有似缓而反急者,有似强而反弱者,有似成而反敗者,着意為...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淡无味’,各本‘淡’下有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8_俞樾
俞樾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辱為下’,注曰:‘辱為下贱。’疑有夺误。当云‘宠為上,辱為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绝學无憂’一句,当在上章。”又云:“按:晁氏《读书记》引明皇本亦以‘绝學无憂’属于此章(即第十九章)之末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已同今本。伦谓当如明皇本。上文六句為偶...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若享太牢’,‘窂’别体字。御注作‘如享’,《释文》作‘若亨’,引河上作‘饗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刚决为勇,必果为敢,言强梁之人,无所畏忌,失於谦柔,决於果敢,犯上作乱者,則是殺身之道也,故云‘勇於敢則殺’。‘勇於不敢則活’者,人若遇事静慎,敛身知退,所决在於不敢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无‘故’字。《北山录》二引‘利’作‘器’,讹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奥’,《说文》:‘(奥),宛也,室之西南隅。’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出‘奥’、‘懊’、‘墺’、‘噢’四字,下三字均引古《老子》,惟‘奥’字下无,疑古本‘奥’字有偏旁。...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‘肆’作‘悉’。按:‘肆’疑借为‘恣’。古书‘放肆’字皆‘恣’之借。‘恣’、‘肆’古音同部。按: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作‘曜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意林》引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