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,‘何’下一有‘也’字。一无‘何’字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故以’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伐大匠斲者,則□不傷亓手矣”,“代”假作“伐”(上古“代”为职部,“伐”为月部。职部【et】和月部【at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,职月合韵。故“代”可...
0317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使民至老死不相與往來’,磻溪无‘使’字,‘至’作‘之’,无‘與’字。卷子成疏无‘死’字。陆德明曰:‘一本相下有與字。’检元嘉本及崔向永和中本并无‘與’字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2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笑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敦煌戊本谓“不笑之,不足以為道”。
0389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4_任法融

任法融云:“‘佐’是辅助之意。‘强’是强行压制。为臣者,要顺天理,体民情,以自然之道,辅佐人君治国理民。不可专尚武力,滥用兵革。孟子曰:‘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...
05011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6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作‘民之難治也,以其知也’。甲本‘治’字损掩。如按:此与上文‘將以愚之’句为韵,当如严本作‘以其知之’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5_吴澄

吴澄云:“安者,静之时也。静继以動,则徐徐而生矣。安谓定静,生谓活動。盖惟濁故清,惟静故動。以是推之,则曠者不盈而盈,敦者不器而器,涣者不凝而凝,儼者不為主而主,猶豫者不為先而先,...
04812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《老子》特别警告人君:‘夫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也。夫代大匠斵者,則希不傷其手矣。’‘司’即前文‘有司’,皆指主管刑律之机关。民有犯罪以律当死者,則由有司以法執办,人君守...
0329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全部损掩。今从甲本。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憯(cǎn)字左旁残损,今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喻老》、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引及范应元《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》等书...
02910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資貨’,与《韩非子·喻老》合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動之死地亦十有三’,纂徽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无‘亦’字,程‘動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4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无物之象’承上句‘无物’言,不当在‘无狀之狀’下。‘无物之象’即‘无狀之狀’,即‘恍惚’也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莫能知',各本'能'作'不'。'
0245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损掩“視之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语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、成玄英本皆无“之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視不足見”。唐玄...
03011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赵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‘鍵’,张之象同,林作‘揵’,各本作‘楗’。‘而’,陈象古作‘故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今譣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“閉”作“閇”。
0439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4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反’,河上及傅奕作‘返’,此从王弼。”水海按:今见诸河上公本作“反”,道藏河上公注文本亦作“反”。但顾欢本引河上公注云:“言其遠,不超绝,乃复返在人身。”强思齐本、范应...
0365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严遵、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范应元本无“能成其大也”。又,今见王弼本无此句,不同於《道德经古本篇》。
05310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溥’,河上、王弼诸本作‘普’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民之從事也,恒於其成事而敗之。故慎終若始’云云,乙本作‘民之從事也,恒於其成而敗之。故曰慎終若始,则无敗事矣’。甲、乙本作‘其成’,不如各本作‘幾成’为安。...
0376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挫其鋭’以下四句,已见前文。谭献、马叙伦并谓此为复出衍文,而其实不然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并有此四句,知原文如此。古人阐明一理,数语不嫌重见。故文句相同者常前后叠出。周秦故...
0458

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寵辱相等,故得失俱驚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夫慈,以陳則正,以守則固’,‘陳’,音陣,军师行伍之列也。古本如此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道生一’,道始所生者,一也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3_吴怡

吴怡云:“‘全而歸之’的‘全’,虽然是由前一句的‘曲則全’而来,可是它的意义却不限于‘曲則全’的‘全’字。老子在此处只是以‘曲則全’為例,其实,这里的‘曲則全’是包括了‘枉則直’、...
04714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英伦诸本‘觀’下均有‘其’字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作‘不’是也。‘早已’当作‘早亡’。顾欢本三十章‘不道早亡’,注‘亡,死也’。王羲之‘謂之’作‘是謂’。广明‘早已’作‘早以’。又《太素》卷三引《老子》此二句同此(指...
0386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9_饶宗颐

饶宗颐云:“‘自遺(其)咎’,索洞玄本同各本有‘其’字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彊’,罗卷同,各本作‘强’,借字。”又云:“按‘彊梁’,叠韵连绵语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8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此言兵凶事也,左乃生气之方,故君子居左,以其生气也。右乃属金,金主殺伐,故用兵居右是也。”
035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