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7_顾欢

顾欢本王注云:“····濁谓有為也。虽心洁素,而渾沌有為之中,與尘不异也。所言‘以静之徐清’者,喻于水,水濁止而静之,徐徐自清也;心乱息缘,渐渐而清正也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民’字,集唐、卷子成疏、二张作‘人’。‘使民’字因传写注误入经,读者妄加也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1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惚兮恍兮’二句,当在‘恍兮惚兮’二句之下。盖承上‘惟恍惟惚’之文,故先言‘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’,与上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’四句为韵;下文‘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’,乃始...
0299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邢州无此句。开元作‘忽恍’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然後’二字,景龙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壬本无。‘乃至’下敦煌庚本有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河北省易县存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有“然後”二字。朱谦之、高明等人校释景龙碑...
02514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群书治要》卷三十四引‘是以聖人之治,常使民无知无欲’,缺‘虚其心’四句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5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众人之用神也躁,躁则多费;多费之谓侈。圣人之用神也静,静则费;少费之谓啬。’亦‘静’、‘躁’对言。《孙子·军争篇》云:‘以治待乱,以静待譁。’《淮...
0388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二‘惚’字皆作‘忽’,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上’,古本作‘上之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12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難事必先自容易之时,作之可也。”“大事必始从细小之时,為之可也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使我’者,老君假设之辞也。‘介然’谓耿介然,有知之貌。夫道非知法而伐人,欲以有知行道,故老子患其蔽蒙,唱言之曰:使我介然矜有知,欲行无为大道于天下者,有知则与道相乖...
0379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范謂‘數’河上作‘計’,则诸本作‘計’者,盖后人以河上本改之。锡昌按:《说文》:‘籌,壶矢也。’《汉书·五行志》:‘籌所以纪數。’是‘籌’为纪數之具。《既夕礼》注:‘古...
04510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稽’字,范及边韶《老子铭》引同此,各本作‘楷式’。馆本作‘楷式’,无‘也’字。……河上注上二句曰:‘常知智者為贼,不知為福,是治身治國之法式也;’注下二句曰:‘能知治...
05010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知我者稀,則我貴矣’,‘稀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、程并作‘希’。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祺’,彭、臧疏作‘祆’,宋河上、白、吴作‘訞’,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作‘妖’,赵写作‘媛’,馆本作‘話’。按:‘奇’借为‘衺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朝甚除”:“朝”(cháo),陆德明谓“直遥反”,指朝廷宫殿。“除”,有以下几种解释:(1)洁好、整洁,如王弼等注;(2)完美,如陈懿典谓“朝廷虽甚美”是也;(3)除去,开也,...
0477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既’,尽也。人就食为即,食毕返身而走为既。··七十章:‘吾言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,而天下莫之能知也,莫之能行也。’正因为道言无味,所以天下莫能知、莫能行。可是如果真要运...
03213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前句帛书甲本同,后句损掩“天下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同此二句;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王真本、范应元本“象”下皆有“者”字,作“執大象者,天下往”。其他通行本皆同帛书乙...
0307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輕則失本’,‘本’河上作‘臣’;‘躁則失君’,谓失君位。”
03810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9_陈柱

陈柱云:“王弼本‘客’作‘容’,傅奕本作‘儼若客’。作‘客’者是也。‘客’、‘釋’為韵。作‘容’者,因上文‘强為之容’而误耳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《老子》原作‘民’,不作‘人’。原指民众而言,非指人君。马、蒋二氏之说非是。今见易玄、遂州、《道藏》李约《道德真经新注》、强思齐《道德真经玄德纂疏》等唐本‘民’字均作‘人...
0516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作而不為始’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俞说近之。但余疑此文当作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民’。河上本‘臣’字,《韩非子》引同,可证古本如此,原不误也。‘民’作‘君’者,盖形近而讹。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民’者,言輕則其臣...
0418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4_孙鑛

孙鑛云:“‘為天下式’等重句,一本无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6_古棣

古棣云:“河上公注‘司殺者’謂‘天居高临下,司察人之过,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’。历代注者大抵从此说。近人蒋锡昌也说‘司殺者’乃指天而言。这非老子本义。上文明明说‘吾得執而殺之’,‘殺...
04312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8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致虚極,守静篤’:‘虚’、‘静’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,只因私欲的活动与外界的扰动,而使得心灵蔽塞不安,所以必须时时做‘致虚’、‘守静’的工夫,以恢复心灵的清明...
02415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不自見’句在‘不自是’句下。按:‘是’為‘题’省。《说文》:‘题,显也。’”
03513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刘师培、易顺鼎之说是。帛书甲本正作“訶(简作诃)”,乙帛正作“呵”。通行本作“阿”者,为“訶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歌部),“訶”,大声斥责,大声喝叱,非难,责难,责备。《说...
0335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9_毕沅元

毕沅元:“河上公作‘怵怵’,王弼作‘歙歙’,苏灵芝书明皇注本作‘惵惵’,陆德明曰:‘一本作惵惵,河上本作惔惔,简文云:河上本作怵怵’;今按河上公作‘怵怵’,与简文所见之本同。古无‘...
0397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3_顾欢

顾欢本王注云:“渾波则濁,徐静则清,危躁则死,安静则生。志人知濁之可清,故同波而后化体,危之可安。故徐動以教生,非体道善化,虽能如此,故曰‘孰能’。生化微妙,非速疾可成,必须心专行...
03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