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雖有珙璧之异、以先駟馬之良而为献,不如坐進此清静无欲之道之为貴也。珙璧駟馬,何足道哉?适足以起交争之患矣。苏曰:‘立天子,置三公,将以此道救人尒。虽珙璧之贵,駟馬之良而...
02912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用智慧者,将立法也。法出而奸生,则有大僞矣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无為’、‘无事’、‘无味’皆指‘道’而言也。‘无為’,言其虚;‘无事’,言其静;‘无味’,言其淡。本皆自然而致之,守之、甘之,则在乎人,故不可不曰為、曰事、曰味也。·...
0428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7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絶聖棄智’,御注‘智’作‘知’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2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按:‘為’、‘僞’古通。《尚书·尧典》‘平秩南僞’,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作‘南為’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‘毋或作為淫巧’,注‘今《月令》作為诈僞’。‘文’读《荀子·儒效篇》‘取...
0525
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2_顾广圻

顾广圻云:“‘其安易持也,其未兆易謀也’,《德经》皆无两‘也’字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按此句(‘绝學无憂’)经文,世传今本皆在第二十章之首。经學者考证,多认為当属第十九章之末。帛书甲、乙本皆不分章,此文上承‘少私寡欲’,下接‘唯與阿,其相去幾何’,中间无明...
0417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二句言善為君者,慎於事先,故无敗失。若变至而图之,则多敗;已危而持之,则多失。‘為之於未有’,乃就上文‘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’而言;‘治之於未亂’,乃就上文‘其脆易泮...
0558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2_孙鑛

孙鑛云:“‘不可’,一作‘不敢’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几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也,□无敗□;无執也,故无失也”,首句“也”前损掩“聖人无為”四字,“无敗”前损“故”字,“无敗”后损“也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...
05910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巸巸”(yí yí),为经文本字,此为叠音词。“巸”其异体为“婴”,喜悦之义。《集韵·之部》:“婴,或省(作巸)。”《类篇·巳部》:“巸,乐也。”《马王堆汉墓...
04613
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此言聖人之欲,以不欲為欲。難得之貨,人所欲者,不貴重之,是不欲人之所欲也。故曰‘欲不欲’。”按:“欲不欲”,欲人之所不欲,想望人之所不想的;欲人之所不欲,則不欲人之所欲。...
0527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陈碧虚谓王弼作‘廓’,与《释文》合。易氏谓王本作‘廓’,是也。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我魄未兆;’是成作‘我魄未兆’。顾本成疏:‘怕,寂也。’‘魄’作‘怕’,盖后人据顾本经...
04612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智多’作‘智故’。”水海按:无名氏《道德真经次解》所据龙兴观本作“知故”,与武内义雄所见不同。
04911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5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不足’二字,涉上文‘以為文而不足’衍。‘似’字,捝去人旁。”
05614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知此两者,亦楷式’,古本作‘常知此两者,亦楷式。’”
0405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純純’,陆、王弼作‘沌沌’,又作‘忳忳’。李‘純純’,如字,质朴无欲之称。纂微作‘沌沌’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百谷王’,各本‘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以其善下之’,河上无‘其’字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谓我獨守道如昧,俗人皆察察用智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民不害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589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3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苏作‘漂兮若无所止’,林、赵作‘飂兮似无所止’,吕(知常)作‘飘兮若无止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使有什伯之器’,敦煌辛本作‘使民有什伯之器’,庚本作‘使人有仟伯人之器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敦煌庚本后句作“使有阡陌人之器而不用”。罗失校也。
0397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敦煌本、遂州本‘獨’正作‘欲’。又,王羲之本‘貴’下亦有‘求’字,此帖断为明皇增字后所作无疑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四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,今从帛书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安其居,樂其俗’。”按: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、敦煌庚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...
0497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惚兮怳兮,其中有象’,一‘其’字上无‘兮’字;一无‘其’字,句末有‘兮’字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7_苏辙

苏辙云:“信则为实而已,故不必为美;美则为观而已,故不必信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請甚真,其中□□”,损掩“有信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两处“其”字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其”。今從《乙本释文》。王羲之本“其請”作“有精”,谓...
0479
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除赵孟頫本之外,其他诸本“人”前有“聖(简作圣)”字,“弗”作“不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...
0556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6_吴云

吴云云:“‘吾何以知’,傅本作‘奚以知’。”
055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