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王乃天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生能天’。”
0368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國家昏亂,有忠臣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句同。范本‘有貞臣焉’引王本‘貞’字同。皆川愿本‘忠臣’作‘忠信’,与上‘孝慈’对文。又‘昏’字,宋刊河上本、赵孟頫本、楼正...
0369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,一无‘也夫’二字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言有宗,事有主’,‘主’字,一作‘君’。今从古本。吾言有所宗,吾事有所主。宗、主者何?道德是也。道本无知,一而行万,源止湛然,其用则虚静、柔和、慈俭、不争,而不求人知...
0366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(唯帛书乙本“聖”省写或假作“取”),今从帛书本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并皆校改“(huái)”作“懷”,其他诸本皆作“懷”。马叙伦云:“按:‘懷’,当作‘裹’。《...
03614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萬物之质不一,草木之形虽殊,然非柔脆不生。气至而滋息,故柔脆。柔脆者,生气也。凡物之初生,必柔弱、必脆嫩。枯槁者必死。气反游散,故枯槁。枯槁者,死气也。凡物之衰老者,必...
0368
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无尤’,一下有‘矣’字。‘夫’,音符。‘尤’,过也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今存各通行本“執(简作执)今”作“執古”。傅奕本“以”前有一“可”字,作“執古之道,可以御今之有”。景龙本“御”作“语”,謂“執古之道,以語今...
03614
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、白‘克’作‘剋’。汪一鸾本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注引亦作‘剋’。馆本无‘莫’上‘則’字。按:‘克’当作‘勊’,今通作‘剋’。《说文》:‘勊,尤剧也。’‘...
0368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言天下有道,神与聖人两不相傷,故得交歸于民也。本章言神不傷人,以明聖人之不傷人。聖人不傷人之道奈何?曰清静无为,不去扰民而已。如此,则天下安乐,而万民皆得其利矣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弗笑□□以為道”,损缺“不足”二字,据通行本校补。“弗”,他本以及《艺文类聚》十九所引皆作“不”。
03610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3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一生阴与阳也。阴阳生和、清、浊三气,分为天、地、人也。天、地、人共生萬物也。天施地化,人长养之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至柔”,指极柔弱的东西,老子是泛指,未必特指“水”。“至堅”,极堅强的东西,老子也是泛指,未必特指“金石”。至于“聘”字,高亨云:“帛书甲本‘聘’作‘甹’,乙本同今本。按...
03610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河上本‘或載’作‘或接’。夫接者,连续也。隳,废敗也。连接续谓之成,废敗谓之壤。此明安危不定。故《庄子》云:‘其成也,毁也。’举此‘八法’者不定,以表万物无常,故治国...
0367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叶‘常’作‘裳’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成疏曰:‘政,谓名教法律也;治,辑理也。’是成亦作‘以政治國’。各本及《尹文子·圣人篇》引作‘正’,是;‘正’与‘奇’对文。‘治’,臧疏作‘理’,盖避唐高宗讳改也。柰卷...
0368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2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自知者,蕴于中而不以知显于外,藏于己而不以知炫于人。虽潜德之光,亦有时而不容掩,然必自然之見,非自見也。自愛者,视身为重,而愈以谦退自处,保命为切,而愈以下人为心。虽道...
03615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1_狩野直喜

狩野直喜云:“河上公本之与王弼本,经文原不相同,后世辅嗣义行,而河上注渐微,遂据王本妄改经文,以致两者混而无别,幸有旧钞足以正刊本之误。····第四十一‘建德若偷,質真若渝’;此本...
03612
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□間,□猶橐籥舆”,前句损掩“之”字,后句损掩“其”字,“與”音假作“舆”(上古二字皆为余纽鱼部);帛书乙本作“天地之間,其猷橐籥舆”,“猷”则為“猶(今简...
03614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惵惵’,李:图协切。陆、王弼作‘歙歙’,许及切。一本作‘惵惵’。河上作‘惔’,简文作‘怵’。司马下有‘焉’字。‘歙歙’固无义,‘惵惵’亦无理。愚意‘惵惵’,当作‘惵惵’...
0367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揣而鋭之’,古本作‘而税之’。王弼亦作‘税’。‘長保’,(遂州)碑本作‘長寳’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《说文》云:“夷,平也。从大,从弓。东方之人也。”“夷”字训平,但从此字的构造看来,其初义当是东夷人的专称。而“德”,《说文》云“行平易也”。可知帛书《老子》此“夷”为“德...
0368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不相□,□德交歸焉”,前句损掩“夫两”和“傷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故”一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仅损前句一“不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...
0366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窪’,下也。谦卑逊让,退己处下,不與物竞,而故隐行。‘盈’,满也。此一句忘高。‘弊’,辱也。能交鄙恶,弊辱而不贪荣宠,即其德日新。此又忘荣辱也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稀’,各本并作‘希’。按:此句上下有脱文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9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天之道’,《治要》引与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无‘之’字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人之所以教我,而亦我之所以教人’,王弼、严遵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”按:道藏严遵本、怡兰堂刊严遵本皆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教之”,与范氏所见本相异。诸...
03611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故甚愛必大費’,程无‘是故’二字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8_柳存仁

柳存仁云:“玄宗疏‘其德乃餘’句,‘乃’讹作‘有’;玄宗注本皆不误。又玄宗注本‘修之於’五句,并去‘於’字,徽宗本从之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示”假为“視(简作视)”(上古二字皆为脂部,故可叠韵通假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視,假借为示···《汉书》多以‘視’为‘示’,古通用字。”《尚书·周书·洛诰》:...
036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