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不足者補之’,‘補’一作‘與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建’,立也。立德,犹云励行之德。‘媮’,他讴切,同‘偷’,媮惰犹云偷薄,盖谓浇薄、怠惰,与立德者励行之意适相反也。是媮偷古通,都可假作‘愉’。《集韵》:‘愉或从媮。’...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聖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,不造进向以殊棄不肖。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,故曰‘无棄人’也。不尚贤能,则民不争;不贵難得之貨,则民不为盗;不見可欲,则民心不乱。常使民心无欲无惑,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4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,其中加‘不足’二字者,非。”
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大象无形”与《道篇》“无状之状,无象之象”意同。“大象”即《道篇》的“执大象”的“大象”。这个复合词赋予了“道”的含义。成玄英疏:“大道之象,象而无形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5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善人者,备兹五善之人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斯不見賢’,各本作‘其不欲見賢’,高翻句末有‘邪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2_文子
《文子·道原篇》云:“有形产於无形,故无形者,有形之始也···有名产於无名,无名者,有名之母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要妙’即‘幼眇’,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‘穷极幼眇。’颜注云:‘幼眇,读曰要妙;’是已。要妙,形容事理之深远也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眇要’,盖误倒。”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'敦煌庚本作'无易之'。景福本作'以其无能易之'。'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作“□□以為和”,损掩“中氣”二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李约本、虞世南本、成玄英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杜光庭本...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3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復歸於婴兒’,十章说‘能婴兒乎’,二十章说‘如婴兒之未孩’。老子认为浑沌无知的婴兒才具有最佳品德。老子还说: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;’(五十五章)赤子也就是婴兒,他是含德...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'吕、葛、苏、赵'故'作'是以',吕、葛无'之'、'云'二字。林、苏、赵无'之言'二字。'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楼正、高翻亦无下‘或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樸’,本亦作‘朴’。《玉篇》引作‘璞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''正言若反也',诸本无'也'字。'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教父’,古本作‘學父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官長’,‘長’丁丈反。”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9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'司,主也。徹,通也。言有德之君主,司心契,则人自化。无德之主,则立法以通於人,為法之弊,故未為善。司契则清静,立法则凋残,皇天无亲,唯德是辅,故人君者,常思淳化於无為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近人马(叙伦)、高(亨)、劳(健)、蒋(锡昌)均从之(指刘师培、易顺鼎说)。如按:刘、易所说固辩,而极烦琐;仅凭文字考证,未及义理训诂。且即使王弼亦冠‘出於’二字,仍不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6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大制天下者,其道纯而不離,犹樸全而无割也。”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蒋说是,《老子》原本则有“之”、“也”二虚字,景龙本等特删去。“无名”,亦即“无”,则指“道”。蒋锡昌云:“按:天地未辟以前,一无所有,不可思议,亦不可名,故强名之曰‘无名...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‘亡’作‘失’,后人妄改也。‘亡’與‘病’韵。”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為者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‘者’作‘故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两者,‘始’与‘母’也。同出者,同出于玄也。異名,所施不可同也。在首则謂之‘始’,在终则謂之‘母’。玄者,冥默无有也,始、母之所出也。”水海按:王弼则謂“两者”为“始”...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《德经》第四十一章‘大方无隅,大器免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’,凡事成‘大’者其义相反,这是老子以无为观察事物的辩证逻辑。此言‘大成若缺’与‘大盈若盅’,‘成’与‘缺’意义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或嘘’,河上、御注作‘或呴’,王弼作‘或歔’,景福本作‘或煦’,敦煌二本同此(景龙碑)石(作‘或嘘’)。按:敦、景、遂各本作‘或嘘’是也。‘嘘’与‘吹’互训,嘘,吹也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赵孟頫本下‘已’字作‘矣’,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按:元延祐三年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石刻(今存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)皆作“已”,谓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...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11_吴澄
吴澄云:“以成为成,盈为盈,直为直,巧为巧,辯为辯,小矣。若缺则非成,若冲则非盈,若屈则非直,若拙则非巧,若訥则非辯,乃为成、盈、直、巧、辯之大者也。《老子》一书,皆是此意,大抵相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作‘或彊或剉,或培或墮’。然陆于《释文》出‘羸’、‘挫’、‘隳’三字,则今王本固即陆见之本。窃以為此文当仍以陆本為正,因以时代而言,陆在范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