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两‘之’(引者按:帛书甲乙本為‘而’)字。”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事遂’,五注作‘名遂’。‘百姓皆曰’,司马无‘皆’字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‘皆曰’作‘謂’,黄、程‘曰’作‘謂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9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徒曰外彰文饰,未是情发于中,既非信实之厚,适足忠诚之薄,不惩淫勃之源,更资昏亂之首。”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居其實不居其華’;又荣注:‘居其實不居其華’。是成、荣两本‘處’并作‘居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6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据帛书《老子》勘校,除傅、范与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之外,世传本多同帛书作‘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从文义分析,则与前文‘天下之至柔,驰騁於天下之至堅’,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8_高亨
高亨云:“大制因物之自然,故不割,各抱其樸而已。”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7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皆知美之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’,文句比较完整,疑后人修饰而成。”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上善若水’,上善之人,如水之性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8_奚侗
奚侗云:“‘祥’当训眚。《周易》:‘复有災眚;’子夏《传》:‘妖祥曰眚;’是‘祥’有眚谊。災眚连语,眚亦災也。《庄子·德充符篇》:‘常因自然而不益生。’盖以生不可益,益之则反乎自然...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何’作‘奚’。”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“為士”前有“故”字,“戰(简作战)”假作“單(简作单)”(上古二字皆为元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戰(简作战)”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...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□我貴矣”,前句全损,后句损一“則(简作则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;帛书乙本前句无“我”字,后句同此。按:甲本前句所损之字数,当为四个字,严遵本等...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下義為之而有以為’,‘下’各本并作‘上’。‘上’字是。‘有’,臧疏误作‘无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王弼注《易经》之《恒卦》引此与今本同。皇侃疏《论语·学而篇》第一引作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本’。按:重谓寡欲自重,輕谓纵欲自輕,二者皆以治身言。静谓清静无為,躁谓急功好...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“楚棘生之”,甲本作“楚朸生之”,乙本作“□棘生之”,两本对照、合校,即知作“楚棘生之”。“楚棘”即为楚语物名词。“楚”字,古棣已释,不再赘语。“棘”,扬雄《方...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筋’,馆本作‘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劳健、马叙伦、张松如诸家,或改“王”为“全”,或改“王”为“周”,皆以王弼注立说改经文,且对王说理解有误,难免为妄论。高亨则以类比法删去经文要字,甚为不慎。高明之说甚是,今...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《玉篇·尸部》云:“居,處也。”《广韵》云:“居,處也。處,居也。”是知“居”、“處”同义,“居住”之义。此處引申为“立身”或“處身”。“居其厚”即立身于敦厚。河上公注:“...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楚俗“貴左”是史实。本章“君子居則貴左”、“吉事上(尚)左”及通行本七十九章“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責於人,有德司契,无德司徹”,就反映了这种楚方俗。崔述在《丰镐考信别录》卷...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6_王卡
王卡云:“‘夫何故?以其求生之厚’,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与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句末有‘哉’字。影宋本‘求生’作‘生生’,譣河上注云:‘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’,则作‘求生’于...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9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漂兮若无所止’,與陆見本不同。”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行师也。行师应敌而不强争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四十五章曰: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义同。《吕氏春秋·执一篇》:‘执一為天下正。’(高注:‘正,主也。’)《尊师篇》:‘有大势可以為天下正矣。’句法并与《老子》同。”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太素》卷十九《知鍼石篇》杨上善注曰:‘萬物負陰抱陽,冲氣以為和,萬物尽从三氣而生,故人之形不离陰陽也;’语皆本此。”
《老子》31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。乙本作“物或亞□”,“恶(简作恶)”假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為影纽铎部,為同音假借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;句末损掩一“之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甲本...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8_谭献
谭献云:“五十六章亦有‘挫其鋭’四句,疑羼误。”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作‘常无欲,可名为小’。苏、林无‘故’、‘矣’二字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逸本经文有“故”、“矣”二字;而注文云:“(道)湛然而无所欲,可谓之自小矣,故曰‘可名於小’。”据此...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政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正’,古二字通用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遂州本两处“乃”字皆作“能”,“王”作“生”,謂“容能公,公能生”。景龙本、(唐)李荣本作“容能公,公能王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太上’,陆、王弼‘太’作‘大’,音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