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2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王弼及《释文》‘判’作‘泮’,乃借如冰泮字,亦与‘判’义相通。惟‘破’字,诸家虽多用之,而不叶于韵,盖误,此奚侗说也。但于思泊先生则谓:‘古韵破歌部,散元部,歌元对转。...
0328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善之與惡,相去何若’,陆(德明)‘去,欺虑切’。苏无此二句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;九層之台,起於累土。’按:《类聚》八八引首二句,六二引下二句均同。‘層’,傅、范作‘成’,遂州、严遵作‘重’。《说文》:‘層,重屋也’;《吕览·音...
02511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央’下王本原有‘哉’字,傅本无。今据删。罗运贤曰:···。亨按:此句‘荒’、‘央’为韵,无‘哉’字是也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央,尽也。’《诗经·庭燎》:‘夜未央。’《楚辞...
02513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民之從事,常於幾成而敗之’,不慎終也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廓’,苦郭反,河上本作‘怕’,普白反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3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以恃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’,‘恃’,诸本作‘輔’,此从《韩非子》。‘恃’,待也。待其自然而不敢以有為造作之,所谓‘无為自化,清静自正’也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纍呵如□□□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之时译,损缺“无所歸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纍呵怡无所歸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之时译。“怡”为“似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邪母...
0296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;后句损掩“邦之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两处“邦”字皆作“國(简作国)”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“不知”为“不智”。今甲、乙本互校得此后句。其他诸...
03813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3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圣人之心,无得无失。衆人皆以伪学为有餘,而我與道合同,实无所得,故獨若失也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有三个“矣”,义胜。又,“與物反矣”,基本有两种解释:一种认为“反”作相反讲,释此句為“玄德”和万物的性质相反。河上公注云:“玄德之人,與万物反异,万物欲益己,玄德施與人也...
0385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臀呵鬻人蔡蔡”,损掩“我獨若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”作“冒”;“兮”字误译为“呵”,今还原;“察察”假作“蔡蔡”(上古“察”和“蔡”皆为月部字),《...
05215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亓欲先□□,必以亓身後之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损掩“民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...
04112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英伦作‘忽若晦’,广明、景福、室町三本作‘忽兮其若海’。按:王、范本作‘澹’字是也。王羲之本亦作‘澹’,景龙碑本误作‘淡’。《说文》:‘澹,水摇也,从水詹声;’与‘淡’...
02814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猒”。“猒”(yàn)與“厭”為古今字。《说文》谓“猒(猒)”“从甘、从肽”。段玉裁《说文注》:“‘厭’专行而‘猒’废矣··‘猒’、‘厭’古今字。”其本义為...
04212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母’,如字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6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两‘有’字句,各本均增‘雖’字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怳’、‘惚’,古本并作‘芒’、‘芴’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相望’、‘相聞’,近也;‘至老死’,久也。近而且久,不相往来者,各足故也。道足,则无事咨询;财足,则不相乞假。‘使民至’,一无‘使’。‘而不相往來’,一无‘而’,‘相’...
0548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窈’,乌了反。‘冥’,莫经反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无積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‘无’并作‘不’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4_劳健

劳健云:“古‘衆’字通作‘終’,则知‘衆甫’即‘終始’之义。旧注或解為衆有万物群美者,皆失其旨。”
0758

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夫唯不肖,故能大’,帛书乙本如此。甲本作‘夫唯大,故不肖’,‘大’字损掩,依意补。王、傅及今诸通行本俱作:‘夫唯大,故似不肖’,或无‘似’字,同帛书甲本。如按:甲、乙...
05113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‘企’作‘跂’。经幢‘企’作‘跂’,此句上有‘喘者不久’一句。馆本、易州‘立’作‘久’。按:‘企’,《说文》重文作‘跂’。此当作‘堰’,《说文》曰:‘不能行,为人所...
0869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此列三寳之数也。体仁博施,爱育群生,慈也。节用厚人,不耗于物,儉也。為事始和而不唱,不敢為天下先也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6_憨山

憨山云:“自矜,谓自恃其能,此好胜强梁之人,速于取死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其’字,‘捨’作‘舍’。开元石刻作‘捨’,是。”
0549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有欲者”,“欲”并非“道”之误。本《道篇》前文“恒有欲也,以觀其所嗷”(今本第一章),后文“物或惡之,故有欲者弗居”(今本第三十一章),亦有作为肯定语义的...
04210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戰則勝’,一作‘以陳則正’,‘勝’作‘正’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楼正‘敝’作‘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蔽’字,则王本‘敝’作‘蔽’,当据改正。”
051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