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之厚□,比於赤子”,前句句首损掩“含德”二字,句末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同前句。司马光本同此二句。...
0549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9_文子

《文子·上仁篇》云:“文子问:‘仁義禮何以為薄于道德也?’老子曰:‘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,為義者必以取与明之;四海之内哀乐不能徧(遍),竭府库之财货不足以赡万民。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,...
03414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矜”(jīn),矜夸,骄傲,自负。《正字通·矛部》:“矜,骄矜自负貌。”《尚书·大禹谟》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”,孔传:“自贤曰矜。”自矜,即自恃其能,矜夸自高之义。 ...
0497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有‘者’字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‘為學者日益,聞道者日損’,文义尤胜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0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‘固’,当以读‘姑’为是。《说林上》:‘《周书》曰:將欲敗之,必固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。’用‘姑’字可证。”尹振环云:“甲、乙本皆作‘古’。《说文》:‘姑,····...
0266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约礼博文”则为“學”之古义。而今“為學者”,则不“约礼”,而求政教礼乐之學,情欲日益。“日益”,一天比一天增加,成疏注为“日增”。
03213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(景龙)碑本作‘无以為’,是也。皆川愿《老子绎解》云:‘一作上德无為而无不為,下德為之而无以為,疑从褚本者。’褚本者,晋王右军书《道德经》,有褚遂良贞观十五年跋之本。由...
0526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1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两者,‘常无’与‘常有’也;‘玄’者,深远而不可分别之义。盖非‘无’不能显‘有’,非‘有’不能显‘无’,‘无’与‘有’同出而異名也。以道为‘无’,则万化由之而出;以道为...
0467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故混而為一’,河上公曰:‘混,合也。’按:‘故’疑当读為‘固’,言此三者本合而成一也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注疏云:“樂多殺人,人必不附,欲求得志,不亦难乎!故好樂殺人,即不可得志於天下矣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4_王昶

王昶云:“‘我愚人之心也哉’,开元无‘也哉’二字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6_高明

高明云:“今本‘恬淡’二字,或作‘恬惔’,或作‘恬憺’,帛书甲本作‘銛襲’,乙本作‘銛’。甲本注:‘銛’、‘恬’古音同,‘襲(简作袭)’、‘淡’古音相近。乙本注:‘銛’读為‘恬淡’...
03512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‘无為故能取百川,不求故能得,不行故能至,是以取天下而无事’;即释此章。”
05411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飄風不終朝’,一无‘故’。‘終’,古本作‘崇’,下同。‘飄風’,疾風也;‘驟雨’,暴雨也。自旦及晡為‘終朝’,自朝及莫(暮)為‘終日’。風雨震荡飄忽,必不能久。”水海...
0509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3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人’指人主言,各本皆误作‘民’,与下文谊不相属。盖古籍往往‘人’、‘民’互用,以其谊可两通。此‘人’字属君言,自不能借‘民’为之,兹改正。‘徑’,邪道也,见《离骚》王逸...
03614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不貴貨,使民不盗”,虽可与上两句对称,但老子為文,未必尽求骈偶。“難得之貨”四字连用,六十四章、十二章皆有成例。又二十七章王弼注:“不贵難得之貨则民不為盗”,即引此章经文...
0358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’;王弼、河上诸传本皆与之相同,唯严遵、傅奕诸本无‘萬物’二字,作‘草木之生也柔脆’。蒋锡昌云:‘譣谊萬物二字当为衍文。盖柔脆与枯槁,均指...
0446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后句“其成”后有一“事”字,“其”作“亓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徽宗本、道藏集註本、彭耜本、邵若愚本、金时雍本、无名氏本、李道...
04513
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沖’,古本作‘盅’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將欲廢之,必固舉之’,帛书甲、乙本作‘將欲去之,必古与之’。帛书此句与下句‘將欲奪之,必固(帛书作古)與(帛书作予)之’重复,《老子》原本必不如此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今验之帛书,甲本作‘視之而弗見,名之曰聳;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希;捪之弗得,名之曰夷。’乙本同,惟‘名’字作‘命’,‘聳’字作‘微’,第一‘命’字损掩。文虽小异,而古本亦...
04813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2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或陪或墮”。“陪”,增益、增添。《说文》云:“陪,满也。”徐铉注音:“薄回切。”《玉篇·阜部》:“陪,加也,助也,益也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焉用亡郑...
0319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、英伦二本无‘樂’字。”
06210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5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知足之为足矣’,当为古本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作“莫知亓□□□有國”,前句损一“極”字,后句损“可以”二字;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今从。龙兴观本“莫”作“能”,谓“能知其極...
05111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(景龙)‘而作’,‘而’下原空一格,严臆增‘峻’字,御注泐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作“銛為上,勿美也”,“襲(简作袭)”作“”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王真本、白文本前句句首有“以”字,“銛襲”作“恬憺”,谓“以恬憺為上”;后句作“故不美也...
0417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上有為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上之有為’。”
0939
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天之道’,五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0269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弼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。《庄子·则阳篇》郭注:‘而强字之曰道;’是郭本亦有‘强’字。以理而推,大既强名,则道亦强字,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者,是也...
044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