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甲本“基”作“至”,乙本作“坛”。因甲、乙本皆把“其”作“亓”,故“至”、“坛”皆为“基”字。基,《说文》云:“墙始也,从土其声。”《诗经·周颂·焦衣》云:“自堂徂基。”《...
0296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8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此答前问也。执著我身,不能忘遣,為身愁毒,即為大患。故知貴我身者与貴患不殊也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氣’作‘炁’,嵇康《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》曰:‘專氣致柔;’盖本此文。则嵇所据本亦作‘致’。王弼注曰:‘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?’臧疏引节解曰:‘大道流布,若婴兒...
03710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木本强大,故處于下。枝条柔弱,共生于上。盖取其柔弱者處上,强梁者在下。总结上文木根本强大,則枝叶共生其上之义,欲明强梁之人,常在柔弱之下尔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兆(zhào)”,本字作“则”,《说文》云:“,灼龟坼也,从卜,典象形。典,古文兆省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兆,除矫切,事先见也,形也。”兆,原义是占卜时,在龟板或兽骨上,显现的...
045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是以聖人’四字,宋河上、臧疏、柰卷、易州‘劌’作‘害’,馆本、磻溪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作‘穢’。伦谓作‘劌’是。‘穢’借字,‘害’讹字。又疑河上‘割’字作‘害’...
0317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下’作‘不’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上有‘萬物’二字,无‘枯’字。彭、赵‘艸木’上无‘萬物’二字,各本及《说苑·敬慎篇》、《文选·座右铭》注引有。卷子成疏‘之生’乙转,寇、磻溪及《座右铭》注引无‘...
03611

《老子》28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德不貣,復歸於无極”,“德”前“恒”字脱(高明把原文写為“恒德不貣”,有疏忽之处),当补。乙本前句作“恒德不貸”,“貸”為“忒”的假借,后句同此。今诸通行本皆无...
05314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忠信之薄’,御注作‘之簿’,下‘不處其薄’亦然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4_董思靖

董思靖云:“夫張极必歙,與甚必奪,理之必然。所謂‘必固’云者,犹言物之將歙,必是本来已張,然后歙者随之,此消息盈虚相因之理也,其机虽甚微隐,而理实明者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朱穆《崇厚论》引两‘處’字皆作‘居’。”
0455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悦’,吐活切。輕悦也。···‘脱’,消肉癯也,《韵略》训‘骨去肉也’。今依古本。《西升经》曰:‘人在道中,道在人中,鱼在水中,水在鱼中,道去人死,水乾鱼终。’是知‘鱼...
0517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2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常’与‘尚’古通。《史记·卫绾传》(在《万石张叔列传》中)‘剑尚盛’,《汉书》‘尚’作‘常’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‘尚惮以危为安’,《贾子·宗首篇》‘尚’作‘常’,并其证也...
04115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非道也哉’,李如字。兴叹之辞,非助语。司马上有‘盗誇’字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无遺身殃,是謂襲常’。‘遺’,唯季反。‘襲常’,犹前言‘襲明’,密而不露也。记曰:‘掩而充裘曰襲。’‘襲常’,叶作‘襲裳’,非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''和大怨者',纂微、曹、陈、叶并无'者'字。'必有餘怨',叶无'必'字。'
03912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6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海者常处于卑,而為百川之所委,故‘窪則盈’。无春夏之荣华,秋冬之凋落,故‘弊則新’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王侯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王公’。···‘自稱’,范作‘自謂’,罗卷作‘自名’,各本并作‘為稱’。‘也’字,范同此,各本无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0_于思泊

于思泊云:“‘肖’、‘笑’字通,‘久’、‘救’音近。是謂‘若肖,久其小’。‘小’与‘細’同义,较景龙只夺‘矣’字耳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上”、“尚”古字通(上古二字皆为禅纽阳部)。然而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尚”。“尚”,高尚也。又,“知不知”,约有三种解释:其一是,“知道言不知”(河上公注);其二是,“知道像...
03013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尚右’下,景龙、敦煌二本均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唐李荣《老子道德经注》将‘是以’改作‘以是’,谓‘吾以是知无為之有益’。傅奕、邵若愚二本作‘吾是以知无為之有益也’,与帛书甲本同。”水海按:邵若愚《道德真经直解》经文及注...
03712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舍其慈,且勇’,一无‘其’,下二句同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9_柳存仁

柳存仁云:“‘既得其母’二句,‘得’字河上、王弼作‘知’;‘以’字河上、王弼作‘復’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豈虚言哉’,古本‘言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不”字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;帛书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亦假作“胃”,其他文字则同。今存诸通行本“浴”皆作“谷”,謂“谷神不死,...
03215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3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而我獨若遣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而’字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河上、王弼均作‘則我者貴’,高亨读‘則’為‘賊’,谓‘賊我者貴’,与‘知我者希’相对成文。非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則我贵矣’,与敦煌本合,此乃原文,今从写正。知希則...
04114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芸芸’,《庄子》作‘云云’。‘云云’,作之状也。”
03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