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句言最有德的人,因循自然,不表为外在形式上的“德”,所以有德。
0376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20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老子标示出‘希言’的政治理想,‘希言’就是‘少声教法令之治’,即是行‘清静无為’之政;以不扰民為原则,百姓安然畅适,这才合乎自然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3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以俞甘露’,‘俞’、‘澍’通假。通行本作‘以降甘露’。‘甘露’,古史数志其事,且以之纪年。或谓某种植物微菌,在空气中遇水气凝成。以其罕有,谓为吉徵。或者《老子》此说乃...
04110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功成名遂身退,此举戒也。夫满则招损,谦便受益。惟彼天道,尚不常盈,故功成者隳,名遂者亏。钦求長保,未闻斯语。当须忘功与名,退身辞盛,如彼天道,不失盈虚,则无忧责矣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木本强大,故處于下。枝条柔弱,共生于上。盖取其柔弱者處上,强梁者在下。总结上文木根本强大,則枝叶共生其上之义,欲明强梁之人,常在柔弱之下尔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吴澄作‘美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。磻溪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’。按:《经幢》、易州‘殺’作‘煞’,下同。各本并作‘是樂殺人’,无‘樂之者’、‘也’四字,惟寇、吴、潘有‘也’...
03015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’,司马‘厚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诸唐本皆如此(‘故去彼取此’)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迎不見其首,明道非古无始也;随不見其后,明道非今无终也。’是成无二‘之’字。此言道既不知其所始,亦不知其所终也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8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關籥”,通行本作“關鍵”或“關楗”。“關”,關閉門的門門(門栓)。《说文·門部》:“關,以木横持門户也。”《广韵·删韵》引《声类》:“關,所以閉也。”《墨子·备...
0445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无’作‘不’。吕‘為人’作‘與人’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知足,则长保福禄,故为富也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葛、林、赵‘宴’作‘燕’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林、苏、吕、葛、赵‘吾’作‘我’,吕、葛、赵‘我’下有‘道’字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四句,帛书甲本作“信,正善治,事善能,蹱善時”,第一句脱“言善”二字,第二句、第三句和第四句皆同此;帛书乙本前三句同此,第四句“蹱”作“動”。今第一句从帛书乙本,第二、三、四句从...
0336
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畜之’,广明作‘蓄之’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邪’,余遮切,疑辞。谓聖人谦下无争,非以其无私邪?此言其实无私也,而人自然尊之,物莫能害之,盖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也。聖人成其私者,非私曲也,非私邪也,谓众人之自益其...
05010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9_想尔

想尔注云:“目光散,故盲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9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唐韩鄂《岁华纪丽》引作‘民莫之合而自均’,‘令’疑‘合’字之误。‘莫之合’,即听其自然之意也。言天地相合,则甘露自降,若民则莫为之合,而亦且自均,极言无为之效耳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2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或不盈’,俞氏樾据唐景龙碑作‘久不盈’,非也。景龙碑作‘久’,乃‘又’之误;或读碑者谛视未真耳。古‘或’字通作‘有’,‘有’字通作‘又’,三字义本相同。此文作‘或’,...
03815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2_魏源

魏源云:“陈象古‘不曰’作‘不日’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2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曠’,空豁貌。‘若谷’,虚而善应也。”
0545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“事”作“器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今从甲本。敦煌壬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能”下有“為民”二字,作“故能為民成器長”。潘静观本、陈象古本、李道纯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“...
03312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嗄’,河上、柰卷作‘啞’,傅作‘歎’,严作‘嚘’。按: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‘儿子終日嘷而嗌不嗄,和之至也;’《释文》:‘嘷’本又作‘號’,‘嗄’本又作‘嚘’。古抄卷子本...
04010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道者,同於道’,司马、五注无‘道者’二字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大致说来,杨慎、俞樾认为应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“盗竽(yú)”,蒋锡昌、高亨、朱谦之皆从《解老》,这就是“盗竽”说;姚鼐、顾炎武、马叙伦、于省吾皆反对“盗竽”说,主张“盗夸...
0518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侯王”。因春秋时期周室日衰,诸侯称王亦称霸(详论见拙著《老子楚语考论》附录一《成书时代新证》一文),《老子》就是针对当时的诸侯王称霸...
02912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用不可既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用之不可既’,王弼作‘用之不足既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3_吴云

吴云云:“傅本作‘夫天下多忌諱’,诸本无‘夫’字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邪’,‘見’音现。‘賢’,能也。聖人法天之道,為之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能於人也。傥為之而恃,功成而處,以見其能於人,岂天道也哉!”
04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