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同”、“共”音异而义通。《玉篇》云:“同,徒东切,共也。”又云:“共,巨用切,同也。”然而,《老子》原本则作“同”,“共”当是义借。 又,轂(简为毂),马叙伦云:“唐写馆...
0516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李(畋)‘跂’丘弭切,又去智切。林:‘跂’与‘企’同。”
08014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邓锜本‘夫唯弗居’句无。”又云:“强本严注:‘夫唯不敢宁居。’是严‘弗’作‘不’。‘夫唯不居,是以不去’,谓夫唯聖人不居人民之功,故其功永留世间而不去也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作‘三十’,敦煌、广明作‘卅’,罗误校。又室町本亦作‘卅’。吴云曰:‘卅,诸本作三十。’是也。《玉篇》‘卅,先阖切,三十也。’又‘輻’字,疑本或作‘輹’。《周易·小...
0386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7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形之大者,莫过乎天地;气之广者,莫极乎阴阳。阴阳相激,天地交错,尚不能崇朝終日,何况人处天地之间,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,而敢纵爱欲,任喜怒,趣取速亡,不亦悲乎?”
03410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欲’,贪也。‘亂’,紊也。《音辩》云:‘古本皆有民字。’不見有可贪之事物,则民心自然不紊亂矣。苏曰:‘見可欲,则民患于不得,而至于亂。’”
0297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有已’,各本作‘有以’。‘我獨頑’,河上、王弼‘我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1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‘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者,《尚书》曰:‘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争能。’”
05012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7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古本‘成器長’上有‘為’字。成器者,大官也;為者居也;盖古代工官通用,故大官亦名‘成器長’。今本脱‘為’字,谊不可通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5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不自伐,則善不丧,故有功。”
0256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使我’者,老君假设之辞也。‘介然’谓耿介然,有知之貌。夫道非知法而伐人,欲以有知行道,故老子患其蔽蒙,唱言之曰:使我介然矜有知,欲行无为大道于天下者,有知则与道相乖...
0379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、乙本与今本勘校有两处差异:今本‘榮觀’二字,甲、乙皆作‘環官’;今本‘超然’二字,甲、乙本皆作‘昭若’。···‘榮觀’、‘環官’究竟有何关系?哪个為是?按:‘榮...
04014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4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知和曰常’,义不可通。疑‘知’当作‘精’。盖‘精’字转写去,读者依下句增‘知’耳。前文云:‘精之至也’,又云:‘和之至也。’故此总之曰:‘精和曰常。’‘常’乃自然之...
0286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蔽’,必世反。王云:‘覆盖也。’钟‘婢世反’,梁武同也。”
0245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古之善為道者’,按: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注引作‘道’。依河上注,盖河上亦作‘道’字。范、易州、罗卷、臧疏、磻溪、唐写卷子残本、赵写、馆本、张之象并作‘士’。成疏曰:‘故...
0455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法令’,河上云:‘法物,好物也。’”
0395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遂州碑本亦作‘惔’,傅本作‘憺’,《释文》出‘澹’,云:‘澹本亦作惔。’毕沅云:《说文》:‘憺,安也;从心詹声。惔,忧也;从心炎声。《诗经》曰:忧心如惔。’据之則作‘惔...
04410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不曰’,‘曰’,于月反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其次親之,其次譽之’,傅奕如此。范与景龙、开元、道藏龙兴碑本、《永乐大典》王本,皆作‘其次親之譽之’。道藏、武英殿两王本则作‘其次親而譽之’。帛书甲本作‘其次親譽之’...
0877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3_魏锡曾

魏锡曾云:“御注脱‘好還’二字。严失校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费’,芳贵反。‘藏’,才良反。”水海按:因古无轻辱音,“费”在上古为帮纽物部,读音当为bèi【pu5t】。
03810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夫代大匠斵者,希有不傷其手矣’,古本。”
0455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8_晁说之

晁说之云:“‘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;常善救物,故无棄物。’独得诸河上公本,而古本无有也,赖傅奕辨之尔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是以聖人’四字,宋河上、臧疏、柰卷、易州‘劌’作‘害’,馆本、磻溪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作‘穢’。伦谓作‘劌’是。‘穢’借字,‘害’讹字。又疑河上‘割’字作‘害’...
0297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谷’,陆:古木切。李音同,上言谷之应声如道也,应物未尝休息。‘牝’,李:频忍切,母也,言母养万物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7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人之所教,亦我之教人’(劳氏写定文)···。又考上句‘人’,当作‘天’,犹第七十三章称‘天之所惡’,亦与第七十四章王弼注语‘天之所疾’作‘人之所疾’,同出形误。谓‘損之...
0386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徼’,敦煌本作‘曒’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庄子·肤箧篇》:‘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,斧钺之威弗能禁。···故曰:魚不可脱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彼圣人者,天下之利器也,非所以明天下也。’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‘夫...
0309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若使民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奇’,李如字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為士者不武’,古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’。”
03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