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五十八章王注同此(指‘大直若屈’句)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’,知‘大直若屈’下并无‘其用不屈’四字,则‘大直若屈’三句当为古本无疑。《外传》所引,...
0317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河上本‘或載’作‘或接’。夫接者,连续也。隳,废敗也。连接续谓之成,废敗谓之壤。此明安危不定。故《庄子》云:‘其成也,毁也。’举此‘八法’者不定,以表万物无常,故治国...
0377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东京赋》注引作‘以至於无為也’。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于’字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广明二本作‘’,敦煌本作‘爹’,均‘芻’之别构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帛书甲本作“以百□之心為□”,损掩“姓”字和“心”字,甲本释文已校补;乙本“姓”假作“省”(上古二字皆为心纽耕部)。今从甲本释文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傅...
0507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9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吉事尚左’以下,至‘言以喪禮處之’此五句者亦系‘貴左’、‘貴右’及末语注文,惟注中复有脱文耳。河上公本於‘不祥之器’二语,於‘言以喪禮處之’诸语,均加注释,所据之本,...
0517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而不争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‘而’并作‘又’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8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殖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植’,《说文》无‘植’字,疑为‘殖’字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殖,积也。’殖即积累的意思。‘已’,止也。”
0327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7_严复

严复云:“足而不知,虽富,贫耳!”
0287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格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格,木长貌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格,式也,量也,度也,至也。”显見,“格”之本义为“木长”,后引申为“至”,也指一定的标准或量度。《老子》本...
0347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赵写及《治要》、《文选·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》注引‘修’并作‘脩’,下同。‘修’是,‘脩’借。各本及《文选·经曲阿诗》注引‘之’下有‘於’字。罗卷上‘其’字...
0247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善’作‘美’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4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‘莫’作‘與’,误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被’,音备。‘褐’,户葛反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这四句一般通读作‘王(原作人,今改)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’。读得虽然顺口,含义似忒纡曲,王、地、天、道、自然,五者叠相法,实义云何,终觉不甚明了。莫若李约...
0437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明皇‘而’作‘夫’,‘是’下有‘謂’字。陈象古‘是’下有‘謂’字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惵惵’,李:图协切。陆、王弼作‘歙歙’,许及切。一本作‘惵惵’。河上作‘惔’,简文作‘怵’。司马下有‘焉’字。‘歙歙’固无义,‘惵惵’亦无理。愚意‘惵惵’,当作‘惵惵’...
0387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以其无私’,《释文》引河上与此同。御注、王弼‘以’字上有‘非’字,王弼句末有‘邪’字。”
0327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高翻本‘驕’作‘意’。‘自遺其咎’,室町本作‘还自遺其咎’。《玉篇》:‘咎,《说文》云:災也,从人、从各,各有相违也。’”
0427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0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抱一’,傅奕‘抱’作‘’,古今字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各本作‘侯王若能守’。《御览》一引阮籍《通老论》曰:‘道者,法自然而為化,侯王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’当為古本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罗卷‘搏’作‘博’,寇、彭、张嗣成作‘搏’,各本作‘搏’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曰:‘搏之而不得。’盖本此文,亦作‘搏’。《列子》作‘循’者,揗之借字,《老子》本文当...
0467
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高亨、张松如说非是。前云“不可得而貴”,其“貴”与下“不可得而賤”之“賤”(当“使··卑賤”、“使···地位低下”讲)为对文,此“貴”,为高贵、显貴,使动用法,当“使···...
0597
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微妙玄通,深不可测’,古本。善為士者,谓善能体道之人也。惟其善能体道,故其心微妙而与物冥通,渊深而不可測也。今有若人,岂让于古?”
0437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葛无‘故’字、‘焉’字。林无‘故’字。”
0587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今本唯有敦煌庚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二“於”下有“其”字,同帛书释文本(按所损缺字数,帛书甲、乙本皆当有“其”字),而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引两“於”字作“其”,尚可说明西汉初《...
0357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唐李约《道德真经新注》:‘如食之残,如形之剩肉也;’宋林希逸《道德真经口义》:‘食之餘弃,形之贅疣,人必惡之;’宋陈景元《道德真经藏书纂微篇》:‘犹弃餘之食,适使人...
0247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者’字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敦煌壬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...
0357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...
05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