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盅’,‘盅’字是。各本及《太极论》引并作‘冲’。张嗣成‘氣’作‘炁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曰:‘冲和氣者為人。’盖本此文。亦作‘冲氣’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7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故物或損之而益’,《意林》无句首‘故’字。‘或益之而損’,《意林》无‘或’字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得多利而亡其身,何者为病也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0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两者,‘有’、‘无’之道,而同出于道也。言有无之体用皆出于道。世之学者,常以‘无’为精,‘有’为粗,不知二者皆出于道,故云‘同謂之玄’。此两者同出而異名者,同出乎神;而...
0347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美’并作‘佳’。陈象古无‘者’字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9_毕沅元

毕沅元:“河上公作‘怵怵’,王弼作‘歙歙’,苏灵芝书明皇注本作‘惵惵’,陆德明曰:‘一本作惵惵,河上本作惔惔,简文云:河上本作怵怵’;今按河上公作‘怵怵’,与简文所见之本同。古无‘...
0397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3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為天下渾其心’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、古棣之说皆非。帛书甲、乙本出土,说明《老子》故本每句句末皆有“也”字,并非南北朝以来传抄者所加之字。至于古棣说《老子》为格律诗,各句加“也”就散文化云云,并不能作为...
0397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河上公注曰:‘道所施為,不恃望其报也。’则河上亦作‘恃’。作‘持’者盖别本。易谓作‘侍’,不知据何本。伦按:右文旧为第十章,然自‘生之畜之’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。谭先...
0317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2_傅奕

傅奕云:“‘服文采’,‘采’乃古文繡字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鳥’作‘烏’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古’者,指泰初时期天地未辟以前而言,与後人通常所謂‘古时’不同。天地未辟,一无所有,老子於一章謂之‘无名’,於此章謂之‘古’或‘古始’,其谊一也。‘有’為老子特创名词...
0517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1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考工记·弓人》注:‘液,读為醳。’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注曰:‘液,音悦懌之懌。’‘醳’、‘懌’皆與‘釋’通。《顾命》‘王不懌’,马本作‘不釋’,是其证也。‘液’音义与‘...
0457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是以聖人’四字,宋河上、臧疏、柰卷、易州‘劌’作‘害’,馆本、磻溪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作‘穢’。伦谓作‘劌’是。‘穢’借字,‘害’讹字。又疑河上‘割’字作‘害’...
0297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以’作‘與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惟道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并作‘唯’。《广韵》:‘唯,以追切,独也。’”
0387
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博”,懂得多,见闻广(参见河上公注)。吴澄云:“实有知者,学不务博;务博以广者,非实知其理也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知者’,谓知道之士。‘不博’者,守一元也。‘博者’,...
0337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吾大’,傅奕与西晋本同古本。‘肖’,类也。‘大’字、‘肖’字绝句。老子未尝自大也,盖以道自重,而天下莫能知之,故謂其大,而似不类众人也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吾何知万物本始皆禀于道,道必度閲之,令达其生成用然哉?答云:‘以此甚精、甚信,凡今万物皆稟生成,故知之尔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仍无敵,執无兵’,古本作‘執无兵,仍无敵’。王弼作‘扔’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无‘夫’字。‘其手’御注、王弼作‘其手矣’,河上作‘其手者矣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作“希有不傷其手矣”,宋刊河上公本作“希有不傷手矣”,与严可均所见本不同。
0247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有‘萬物’字,无‘之’字;程无‘也’字;苏、叶‘脆’并作‘弱’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0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‘辱’者,《仪礼·士昏礼》注:‘以白造缁曰辱。’即此‘辱’字之义。···盖‘以白造缁’,除去污辱之迹,故曰‘辱’也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譣帛书本作“物无棄财,是胃(謂)曳明”,“物无棄财”与上句“而无棄物”衔接,无“常善救物”句,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“物无棄材”与上句“故人无棄人”亦紧接,正与帛书本相同,足证《...
0427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1_柳存仁

柳存仁云: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;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’此节他本除吴澄外,皆作本章第一节。‘為天下谿’第二句,玄宗《注》本‘谿’误作‘俗’。明太祖云:‘此务教人不...
0407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此言天下无道,战场在郊,牝馬上阵也。戎馬者军中所用之馬,与戎車戎衣同意。《周礼·夏官》馬质、校人并言戎馬,则戎馬之名旧矣。生,产驹也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‘邑外谓之郊。’古者...
0247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“楚棘生之”,甲本作“楚朸生之”,乙本作“□棘生之”,两本对照、合校,即知作“楚棘生之”。“楚棘”即为楚语物名词。“楚”字,古棣已释,不再赘语。“棘”,扬雄《方...
0347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爵”,严遵本、傅奕本、敦煌己本等皆作“爵”,正与帛书乙本相合。“莫之爵”,“莫”,否定性无定代词,译为“没有谁”。“之”,代“道德”,作前置宾语。“爵”,...
0257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“搏”为《老子》本字,帛书乙本假为“槫”,即为证。诸解多以“專”释义,然而“專”非《老子》本字也,故不取。“搏”则为《老子》其书所用楚方言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搏,圜也。从手,...
0527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各本差异较大,今从帛书本。按帛书本之义。“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”,其主语是上句的“道”。这样,此句之义即為:道使(萬物)功成、使萬事成就,却不命為己有。“成”和“遂”皆為...
05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