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按:帛书‘多’字,当为称美之意,《汉书·爰盎传》:‘诸公闻之皆多盎。’此即‘绿水青山枉自多’之‘多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6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有功而自称者,丧其功。”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其喜人之有福,而恶人之有祸也。生心之所不能已也,非求其报也。故曰:‘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人无棄人’,古本。严遵同古本。世俗之人行而有迹,言而有过,數而有失,情窦開而不能閉,人心离而不能合,非惟自棄,而所行、所言不善,人物皆被其无穷之害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善人’,古本‘人’下有‘者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'《文选·魏都赋》刘渊林注、《连珠》注引无'故'字。按:'司'读為'伺察'之伺,《说文》无'伺'字,'司'即'伺'之初文也。'徹'、'轍'古今字。'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10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因聖人不肯自處自任其事,以虚心应物,忘名忘相,无我无人,不见有為之迹,不立教化之名,故曰不居。聖人之心,虽然不居,其功终亦不可得而去者,盖以道德高于天下,天下后世未尝不...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作‘淵似萬物之宗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“常”作“恒”,后因避讳而改为“常”,非“當”字之误也。“恒”即“常”义,今应作“恒”。“將欲取天下也,恒无事”和“取天下,常以无事”、“故取天下,常以无事”,...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1_校堪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前句损掩句首一“夫”字,后句句尾无“也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杜光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抱朴子·应嘲篇》:‘先生載營抱一’。··《文选·吊魏武文》注引‘抱一能无離乎?’····《抱朴子·至理篇》曰:‘滌除玄覽,守雌抱一,專氣致柔;’盖本此文。····...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龙本(即龙兴观本)作‘開其門’,以与上文‘閉其門’相对,似较他本为胜。”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聾(简作聋)”,乃為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。扬雄《方言》卷六云:“耸、,聾也。半聾,梁、益之间谓之‘聹’;秦、晋之间听而不聰,闻而不达谓之‘聹’;生而聾,陈、楚、江淮之间谓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歙’,王弼作‘’,河上作‘噏’,黄作‘翕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泉’非也。此章淵、人为韵,宜作‘淵’。‘泉’字乃唐人避高祖讳,改‘淵’为‘泉’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故曰:魚不可脱於深淵;’王先慎曰:‘深字衍,唐讳淵改深,后人回改...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9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混’字,甲本作‘阑’,乙本作‘裙’,皆音假。··高说是也。《道德真经》(即白文本)及唐明皇本、苏辙本‘故’下有‘復’字,疑為后人增衍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6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潘静观本作‘朝’。三十六章云:‘國之利器。’五十二章云:‘朝甚除。’似当作‘朝’于义为长。”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保此道者’,清源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疑‘天’字乃‘大’字之讹。下文‘吾强為之名曰大’,‘字之曰道’,‘天下皆謂吾大’皆可证。石田羊一郎从余说。”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3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共之璧’即‘拱璧’,共、拱通假。拱璧,即珙璧,大璧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輔’,佐也。自然,物之本性也。衆生起妄,失於本性。聖人慈诱,劝學无為,将以輔佐物之自然,真性不敗,故不敢為於俗學与多欲也。”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有“必”字是,表必然,起强调作用。又,“先”、“後”皆用如动词,其意分别即“居在……之先(前)”、“居在……之後”。“先民”,即“居在民之先”,意即领导人民。“後之(民)”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7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作‘我獨異於人,而貴求食於母’)。”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用之”,损掩“使民復結繩而”六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民”作“人”,无“復”字,谓“使人結繩而用之”。王弼本、集唐字本...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慈,故能勇’,古本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其於道也,曰:餘食贅行。’‘食’,音嗣。‘行’,去声。”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0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傅本‘勝’作‘正’。按:王注:‘相慜而不避於难,故勝也;’是晋时本作‘勝’,傅本误。‘於’当作‘以’。‘慈’字逗,《老子》‘慈’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5_帛书整理小组
帛书整理小组注云:“按:古代起兵伐人者谓之客,敌来御捍者谓之主。银雀山汉简有‘為人客则先人作’,及‘主人逆客于境’之语,故‘進寸’指客,‘退尺’指主,此句犹言吾不為客而為主,与上句...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,《甲本释文》云:“‘若’字用朱涂过。”帛书乙本前句“稱兵”作“抗兵”,“稱(简作称)”与“抗”皆可训為“舉”,义可通也;后句作“而依者朕□”,“則”通用作“而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6_奚侗
奚侗云:“希言顺乎自然,与第五章‘多言数穷’相反。然以文例求之,必有偶语,上下或有捝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