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8_任法融
任法融云:“利欲的美色,动聽的音乐,爽口的厚味、香鼻的肴馔,不過只能引人注其耳目,快利口鼻。··唯有纯粹、素朴、清静、无为的自然之道,虽淡而无味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但它的功能及作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故去彼而取此”,“彼”指“為目”,“此”指“為腹”。人一起贪欲,则永难满足,以致亡身。所以老子要“去目”,即“摒弃物欲的诱惑”,而“為腹”即“持守安足的生活”。“去目”、...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9_吴澄
吴澄云:“含怀至厚之德於内者,有如婴儿也。上篇曰:‘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?’‘常德不离,复归於婴儿。’《孟子》曰:‘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。’苏氏曰:‘老子言道德,以婴儿况之者,言其...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查道藏河上公本及王羲之本(古棣所謂“河上公古本”)皆作“將欲弱之”。吴云所见本当是宋刊河上公本(影宋本),但宋刊河上公本作“將使弱之”,而不作“使非弱之”。“弱”:形容词用...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赵作‘寵為下’,吕、苏作‘寵為下’,葛、林作‘辱為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本作“筋”是。《说文》云:“筋,从力、象筋也;”田潛云:“力,筋也,象人筋之形;竹为物之多筋者,从力象其形。”《九经字样》云:“作‘筋’讹俗,又作‘觔’,误。” 又,严...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7_余培林
余培林云:“春秋时晋献公將要灭掉虞国,先送给虞君大璧和宝马,请借路让军队通过攻打虢国,虞公贪图璧和马,就答应借路。晋国在灭掉虢国以后,回师经过虞国,就顺手把虞国消灭掉了。这就是‘將...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丙本均无‘者’字;二‘吾’字景龙及敦煌乙、丙本均作‘我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有身”前的“吾”则作“我”。罗失校矣。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嗄”也。《广韵》“嗄”字引《老子》正作“終日號而不嗄”。许抗生、张松如、沙少海、张舜徽、陈鼓应、任继愈校为“嗄”,是。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小组、帛书《老子甲、乙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脱’。古无‘悦’字,作‘脱’者是。《庄子》、《说苑》作‘脱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本句各本不一,而帛书本作“故貴為身於為天下”则为古《老子》本文。《庄子·在宥篇》所引“故貴以身於為天下”,即本于《老子》原文(“貴”后“以”字,為《庄子》作者所改,因“以”...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太素》卷三引《老子》本句同此(‘物壯則老’)。”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庄子·肤箧篇》:‘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,斧钺之威弗能禁。···故曰:魚不可脱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彼圣人者,天下之利器也,非所以明天下也。’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‘夫...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幾’是也,且与《周易》义相合。《易·系》言:‘极深研幾;’言‘知幾其神,幾者动之微,吉之先見者也。’郑康成注:‘幾,微也。’与傅云正合。马叙伦謂草书‘幾’字似草书‘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紛’,赵、馆本、易州作‘忿’,张之象作‘分’。譣弼注曰:‘除争原也;’河上注曰:‘紛,结恨不休者;’成疏曰:‘释恚怒也。’是王、河上、成皆作‘忿’。”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傅、范本作‘樸’。‘化而欲作’,作与无為对。《尔雅·释言》:‘作,為也。’又為‘变’。《礼记·哀公问》‘作色而对’,注‘变也’,‘化而欲作’,即化而欲变。‘樸’,《...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‘故’下有‘復’字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作‘三者不可致詰,混然為一’。按:‘混’借為‘’。古书言混沌者,皆謂未分析。《说文》:‘,完木未析也。’今通用‘混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害”也。道藏王弼本、诸子集成王本、张之象王本、四部备要王弼本、浙江书局刻王弼本皆作“害”。《经典释文》在“不劌”前、“挫锐”后,有“令去”两字,这两字显然是引自王弼解...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繩’,食陵反,又民忍反。梁帝云:‘无涯际之貌。’顾云:‘无穷不可序,或云宽急。’河上本作‘繩’。‘復(今简作复)’,音服。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以奇’误作‘以其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邢州无此句。开元作‘忽恍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民多利器,而國家滋昏’,古本有‘而’字。授人以杀人之器,教人以杀人之事,则民多倣效,故國家滋益昏乱。是以兵不可以为常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以上诸说,皆可為一家之言。笔者认為,此处之“紀”,本為楚方言。扬雄《方言》云:“绁、紀,绪也。南楚皆曰‘绁’,或曰‘端’,或曰‘紀’,皆楚转语也。”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“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11_李息斋
李息斋云:“我以法治民,则民亦窃法以自使;上下相冒,则盗贼安得不多?”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豫’,如字,本或作‘懊’。简文与此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其人醇醇’,各本作‘其民’,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淳淳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客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容’。‘儼’,矜庄貌。‘儼若客’,不敢僭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荀子·正名篇》云:‘权不正则禍托于欲,而人以为福;福托于恶,而人以为禍;此亦人所以惑乱禍福也。’又《大略篇》云:‘庆者在堂,吊者在闾。禍与福邻,莫知其门。’此与贾谊《...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混若樸’。‘敦’作‘混’,疑涉下文而误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民之迷也’,纂微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黄、邵并无‘也’字。‘其日固已久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作‘其日固久’。清源‘已’作‘以’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