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’,各本‘以’作‘已’,无‘是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漠然无為,而无不為也’,下释之曰:‘所谓无為者,不先物為也;所谓无不為者,因物之所為。’”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明太祖本‘夫’字无。··王弼《道德真经注》本‘而’字无。按:三十二章‘民莫之令而自均’,与此文‘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’谊近。‘莫之命’即‘莫之令’,‘自然’即‘自均’。可证...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人自化’,各本‘人’作‘而民’,下三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‘以其生生之厚,夫惟能无以生為者,则所以修得生也’;《文子·九守篇》‘以其生生之厚,夫惟无以生為者’;皆以‘夫惟能无以生為者’连此句,义亦相属。”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3_高亨
高亨云:“马说是也。‘視之不可見’句,唐玄宗本未误,当据改。”刘韶军云:“‘視之不足見’,宋徽宗、明太祖、清世祖三帝同,唐玄宗注疏本经文作‘視之不可見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刘师培曰:‘寵亦贵也。’其说是也。寵字与贵字对文,辱字与大患对文,王弼、河上注并以寵、辱為对文,非是。石田羊一郎引大田敦曰:‘驚,盖狂疾别名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阖闾...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而美之者’,景龙本作‘若美之’,敦煌本作‘若美必樂之’。‘是樂殺人’,景福本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8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有力即可以勝人,没有极坚强的克制力却不能自勝。不能冲破私心杂念重围,如何謂强!故有当大敌而常勝,临着糖衣炮弹便倒下的,正在于但能勝人,不能自勝。”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由其貴言’,御注‘由’作‘猶’,河上公作‘猶兮’,王弼作‘悠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6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知贤与不肖,是为反听无声,内视无形,故为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孙义较长。‘塞’当作‘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窒也。’今通用‘塞’。‘闭其門’,易州,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‘勤’借为‘瘽’,《说文》曰:‘病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“旁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、许抗生和高明则校为“並”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景...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易氏、蒋氏之说至确,帛书本即作“美與惡,其相去何若”。今通行本“美”作“善”者,乃形近而讹。 又,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顺意为美,逆心为惡。违顺既空,美惡安奇(寄)?且唯、阿出...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9_苏辙
苏辙云:“聖人非欲上人、非欲先人也,盖下之、後之,其道不得不上且先耳。”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无猒,是以无猒’,范同此。彭、白、二赵、吴‘惟’字同此,各本作‘唯’。两‘无’字各本作‘不’,是也。上‘猒’字吴、潘作‘狎’,当从之。”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4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刘说是也。惟《老子》文作‘廢’,不作‘發’。如十八章‘大道廢’。三十六章‘將欲廢之’。作‘發’者,因‘廢’字阙坏,失去‘广’字旁致误也。《吕氏春秋·恃君览》云:‘天固有...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媮(tōu)”,苟且、怠惰之义。同“偷”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需部》谓:“媮,字亦作偷。”《汉书·元帝纪》云:“媮合苟从,未肯极言,朕甚闵焉。”颜师古注:“媮,与偷同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隳’乃‘隳’之别构。又俞说谓‘載’、‘隳’相对,武内说谓‘培’、‘隳’相对,于说谓‘捷’、‘墮’相对,三说各有所明,谊皆可通,以于说為勝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0_劳健
劳健云:“景龙作‘深乎萬物宗’,当是唐人避讳改‘淵’作‘深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朝甚除,田甚蕪,倉甚虚’,古本如此。‘除’,去也,开也。先言‘朝甚除’者,谓朝廷尚施为要贿赂,去君子,取小人,甚开私小之路也。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故智诈并兴,官...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“诃”作“呵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索洞玄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《尔雅》云‘水注谿曰谷’。江海所以能為众水所归者,以其善下之而居不争之地也,譬天下之归王者以其谦下而不争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4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河上本作‘海’。‘晦’者,暗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河上本作‘肖’,诸家云‘笑’,笑者老君体道自然,妙果圆极,故天下苍生,莫不尊之为大圣也。何意得如此耶?只为接物谦和,不矜夸嗤笑于物,故致然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其猶張弓乎’,邵‘猶’作‘由’。”水海按:邵若愚本经文作“天之道,其由張弓乎”。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1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物无棄财,是胃曳明’。帛书‘物无棄財’前,显然是抄漏了‘恒善救物’一句。许抗生说:‘《说文》:愧,习也。襲、习古通。愧明即襲明也。忡、曳疑皆为愧之误。’许说是...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傅奕本“患”为“惡”的形误。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惡”。“惡”,音wù,《经典释文》谓“乌路反”是也。 又,严遵云:“萬物之生也,皆元于虚始于无。背陰向陽,归柔去刚,清静不动,心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易州、开元御注本无‘之’字,六句皆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