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“诃”作“呵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索洞玄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《尔雅》云‘水注谿曰谷’。江海所以能為众水所归者,以其善下之而居不争之地也,譬天下之归王者以其谦下而不争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4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河上本作‘海’。‘晦’者,暗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河上本作‘肖’,诸家云‘笑’,笑者老君体道自然,妙果圆极,故天下苍生,莫不尊之为大圣也。何意得如此耶?只为接物谦和,不矜夸嗤笑于物,故致然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其猶張弓乎’,邵‘猶’作‘由’。”水海按:邵若愚本经文作“天之道,其由張弓乎”。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1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物无棄财,是胃曳明’。帛书‘物无棄財’前,显然是抄漏了‘恒善救物’一句。许抗生说:‘《说文》:愧,习也。襲、习古通。愧明即襲明也。忡、曳疑皆为愧之误。’许说是...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傅奕本“患”为“惡”的形误。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惡”。“惡”,音wù,《经典释文》谓“乌路反”是也。 又,严遵云:“萬物之生也,皆元于虚始于无。背陰向陽,归柔去刚,清静不动,心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易州、开元御注本无‘之’字,六句皆然。”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4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安于平太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释文》云:‘本一作朘;’当从之。顾本成疏:‘《字林》云:峻,小儿阴也;’强本荣注:‘峻,童儿阴也;’是成、荣并作‘峻’。按:‘朘’,小儿阳物也。‘作’,挺举也。此言...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層’,罗卷作‘曾’,馆本作‘重’。赵写‘累’作‘絫’。按:‘累’借为‘厽’,《说文》曰:‘厽,累坺土为墙壁。’”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文中子·中说·魏相篇》仇璋说‘三有’曰:‘有慈,有儉,有不為天下先’;实即本此,亦无‘敢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本作“可以為天地母”。按《老子》之义,“道”之属性,无声无形,无边无际,独一无二,它是“万物之始”,不仅“先天地生”,而且是天地由其所生,故谓“道”“為天地母”(“道”...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1_李息斋
李息斋云:“此言世之刑法,不足恃以为治也。民不畏死,吾奈何以死惧之?”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‘纇’,雷对反,简文云之也:河上作‘類’,一本作‘纇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臧疏不重‘為天下谿’一句。易州‘常德’作‘常得’,下同。按:‘離’借為‘漓’。”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二句的‘言多’作‘多言’。按:‘數’,借為‘速’。《礼记·曾子问》:‘不知其已之迟數。’注:‘數读為速。’《庄子·人间世篇》‘以為棺椁则速腐’,崔...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4_董思靖
董思靖云:“夫張极必歙,與甚必奪,理之必然。所謂‘必固’云者,犹言物之將歙,必是本来已張,然后歙者随之,此消息盈虚相因之理也,其机虽甚微隐,而理实明者。”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敦兮其若朴’,厚而纯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夫物’,《释文》作‘凡物’,则王本作‘凡物’,当据改正。‘夫’、‘凡’、‘萬’三字,均为脣音,可以相假;《庄子》作‘萬’,乃用正字。‘凡物’即上文‘萬物並作’之‘萬物...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故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,‘信’,诚也。‘焉’字,河上公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严遵‘復’字无。‘人’当从诸本作‘民’,以与上文一律。”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0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当作‘侯王无以貞,將恐蹶’。‘貞’,误為‘貴’。后人见下文‘貴以贱為本,高以下為基’二句,以为承上文而言,妄于‘貴’下又加‘高’字,遂致踵讹袭谬,而义理不可通矣。”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说苑·敬慎篇》作‘柔弱者生之徒也,剛强者死之徒也’。《御览·木部》作‘柔弱生之徒,剛强死之徒’。皆‘堅强’句在‘柔弱’句下,疑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盖上文先言‘柔弱’,后...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及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注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中井履轩说非也。《左传·桓公八年》云:‘楚人尚左;’与《老子》‘君子居則貴左’、‘吉事尚左’之俗相合。又遂州本作‘貴佐’,乃‘左’字之误。又傅、范本‘君子’上有‘是以’...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应作“是謂”。“是謂”与“謂之”义同。但“是謂”之“是”指示代词,义即这,放在动词谓语“謂”之前,含有复指强调主语“蚤服”的意味。“謂之”之“之”义即它,代“蚤服”,但放在...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芴兮芒兮,其中有象;芒兮芴兮,其中有物。’按:宋河上、白同此,唯河上‘象’作‘像’;范、彭无两‘其’字,‘物’字‘象’字下各有‘兮’字。馆卷作‘恍惚,中有物;惚恍,中...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'唯天道平施,而與善不欺,故司契清静者,天福其善,则吉无不利。立法残伤者,天降以殃,则孳不可逭,岂非皇天无親,唯德是辅者乎?'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5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不為主’下‘可名於大’上,御注有‘常无欲,可名於小,萬物歸之不為主’十四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