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7_魏锡曾

魏锡曾云:“御注作‘公王以為稱’,‘公王’误倒。”按唐玄宗疏云:“人之所恶,而王公以为名者,谦之志也。王公为风化之主,存亡所系,天下具瞻,若不崇尚谦柔,以安社稷,则物所不归。”似唐...
03014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2_吕惠卿

吕惠卿云:“知其榮,守其辱,去华歸根,虽被以天下之所甚恶,而不能累焉,故為天下谷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受國不祥',河上、高翻'國'下有'之'字。'
03915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6_高明

高明云:“综合分析世传本之句型,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类:一类下句无‘義’字,如王弼本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人(当为之,高写误)’;另一类如诸唐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,句中多一‘義’字...
04214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忒’,敦煌本作‘貸’,按‘貸’假借為‘忒’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‘毋有差貸’,即毋有差忒也。章炳麟《新方言》曰:‘《月令》注:不貸,不得过差也,貸本作忒。今人谓过曰忒,如过...
0538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'按:《说文》:'契,大约也。券,契也。'古者契券以右為尊。《礼记·曲礼》:'献粟者執右契。'郑注:'契,券要也,右為尊。'《商君书·定分篇》:'以左券予吏之问法令者。主法令之吏,...
04611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間’,李:‘間’去声,言道体混然,曾无間隙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大制不割’,古本作‘大制無割’。‘制’,裁断也;‘割’,分裂也。”
0539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5_杨兴顺

杨兴顺云:“在古代圣人中,老子首先把‘道’当作哲学上的范畴而给以各方面的论证。老子认为‘道’是自然界、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法则。在老子哲学中,‘道’意味着普遍存在的、视之不见的、与物质...
05211
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王弼本作‘天下希及之’。帛书甲本作‘天下希能及之矣’,语意完足,今据补正。乙本句末亦有‘矣’字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為’,各本‘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徼’,傅、范本与景龙碑本同,宜从敦煌本作‘曒’。十四章‘其上不皦’,景龙本亦作‘曒’是也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八十四引:‘《说文》徼作循也,以遮遏之;’是徼有遮训,在此无...
04615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本亦有‘故’字,盖原文如此,今据补。此文自‘名與身孰親’至‘多藏必厚亡’,皆就庸常事物举例说明多欲之为害,而归结为知足知止之有益。其意乃谓人君者,宜恬静寡欲,无竞...
04812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或炅或□”,“吹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或熱(简作热)”,“熱(简作热)”即“炅”的后起字,误脱“或吹”二字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或熱(简作热)...
04115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知常本两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随物而直,直不在一,故若屈也。大巧因自然以成器,不造为异端,故若拙也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或培或堕’,严遵、王弼、傅奕、阮籍同古本。‘培’,蒲枚切;傅奕引《字林》云:‘益也。’‘墮’,徒果切;傅奕引《字林》云:‘落也。’河上公改‘培’作‘载’,改‘墮’作‘...
05110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考十七章王注云:‘大人在上,居无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数语,全引此章经文,是王本作‘不為始’之证,但比傅本多一‘焉’字耳。作‘不辭’者,盖河上本,后人因...
0296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知’字,‘正’作‘政’。罗卷无‘知’字,‘静’作‘净’,当从之。易州、臧疏、及《治要》引无‘知’字,‘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各本及《文选·东征赋》注引作‘清静為天下...
05715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佐’,应作‘左’。王真作‘不以兵强於天下’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21_水海

水海按:“不”,弗也(见《玉篇》和《经传释词》),《逸周书·大匡》云:“二三子不尚助不穀;”王引之谓下“不”字训为“弗”。又《公羊传·桓公十年》云:“其言‘弗遇’何?”注:“弗,不...
0496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罪莫大於可欲’,一无此句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者’作‘有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者”,而不作“有”。
0305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晋书·吴隐之传》曰:‘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’《文选·东都赋》注、沈休文《钟山诗》注两引亦皆无‘民’字。《素问》卷一王冰注引《老子》亦无‘民’字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10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墨子曰:‘非无安居也,我无足心也。非无足财也,我无足心也。’万物常至於足,而有所谓不足者,以其无足心也。得道者知其足心、足财,故曰:‘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’”
04015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景龙本“毋”作“不”,“已”作“以”,无“居”字,谓“果而不得以”。其他诸本“毋”亦作“不”,亦无“居”字,谓“果而不得已”。
0556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使夫知者不敢為也’,五注无‘敢’字,邵无‘也’字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镾’,各本作‘彌’,馆本亦作‘彌’。‘镾’、‘尟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彌’、‘少’。易州作‘彌近’。范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尟’字同此。《说文》曰:‘...
0418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壯(简作壮)’,易州误作‘牡’。罗卷、易州‘是謂’作‘謂之’。彭、罗卷‘非’字同此,各本作‘不’。臧疏‘已’作‘亡’。成疏曰:‘故非真道,应须止息,而勿行也。’是成作...
0399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5_高亨

高亨云:“既言沖,又言不盈,文义重复,疑‘盈’当读为‘逞’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‘不可亿逞。’杜注:‘逞,尽也’。《文选·思玄赋》李注引《字林》:‘逞,尽也’。‘盈’、‘逞’古...
052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