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1_校堪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部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两“信者”后有“吾”字,作“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”。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第一‘信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犬’作‘狗’。‘國’字,《魏都赋》注引作‘里’。‘犬’字,潘,柰卷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及《治要》引作‘狗’,《经幢》作‘猫’。‘聲’字,磻溪作‘音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勇者必以慈为本,廣者必以儉为本,先者必以後为本。今俗君舍弃其本,但务其末,是灭亡之道也。”水海按:此三“舍···且···”,言若舍弃慈爱、节儉、谦卑处後这三寶,而专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争’,‘争’,李:平声。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叶作‘是以天下莫能争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考十七章王注云:‘大人在上,居无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数语,全引此章经文,是王本作‘不為始’之证,但比傅本多一‘焉’字耳。作‘不辭’者,盖河上本,后人因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5_余培林
余培林云:“‘歙’,收缩的意思。越王勾践要灭掉吴国,先劝吴王攻打齐国,勝了齐国,又劝吴王和晋国在黄池之会上争霸。这些目的都达到之后,吴王日渐骄奢,似張而实歙,於是越王一举而消灭了吴...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易泮’,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辛壬诸本均作‘破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,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等宋元明清...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先秦兵家确是以‘起兵伐人者谓之客,敌来御捍者谓之主’。《孙子兵法》也是这样用法,如:‘凡為客之道,深入则专,主人不克··’(《九地篇》)但帛书整理小组注之‘第一说’是不通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3_刘文典
刘文典云:“今本《老子》河上公章句徧用第四十三,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,无有入无間’;‘无有’上敚‘出’字,可据《淮南子》引文增。《道应训》引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;疑后...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,果而勿强’,各本无‘是’字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、焦竑、毕沅、蒋锡昌、朱谦之等校勘家皆“是果而勿彊(强)”句读;严可均本句首“是”字,则归上句末,与众珠异。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1_余培林
余培林云:“‘弱’和‘强’都是动词。春秋时,郑庄公要消灭共叔段,给他很大的土地、众多的人民,使他终於起了反叛的念头,然后庄公发兵一举而扑灭了他。这就是‘將欲弱之,必固强之’的实例。...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2_傅奕本
傅奕本校注云:“‘閔閔’,莫昆切。《集韵》曰:‘閔,通作。’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6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‘寂兮’,静而无声;‘寥兮’,动而无形。”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应作“盈”。作“满”者,后人因“满”与“盈”义同,而改为此字,或谓“避汉惠帝(刘盈)讳而改”也。“沖”,应作“盅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盅,器虚也。从皿,中声。《老子》曰:‘道盅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言道氾滥无所不适,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,則无所不至也。”楼宇烈校释:“此注之意如同《庄子》所说‘道’‘无所不在’之意。”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10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‘脩之家,其德有餘’,傅奕本及今《德经》‘有’作‘乃’。按当作‘乃’,(作‘有’)涉上下文而误。”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惟“疏”作“疏”,其他字同;“疏”则为“疏”之异体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、许抗生《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》、张松如《老子校读》、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等书则疏忽未校。乙本...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12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细详古聖之无為,造道入德,绝无人欲之私,修己治人,浑全天理之正,君臣无事,上下相安,顺乎天而应乎人,不施异政,以眩天下之民,因其时而勤其事,不作有為,以惑天下之众,所以...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味无味’当作‘知无知’。盖古文‘知’字或有作‘呋’者,反文也。‘呋’、‘味’形近,故讹作‘味’耳。‘為无為’者,以‘无為’為為也;‘事无事’者,以‘无事’為事也;‘知无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咳”(hái),《说文》徐铉注音为“户来切”,上古匣母之部【xe】。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咳,小兒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孩,古文咳,从子。”沈涛《说文古本考》:“‘咳’,《...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8_罗振
罗振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诸本,均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,广明本作‘善者果而已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漠然无為,而无不為也’,下释之曰:‘所谓无為者,不先物為也;所谓无不為者,因物之所為。’”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9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‘以其生生之厚,夫惟能无以生為者,则所以修得生也’;《文子·九守篇》‘以其生生之厚,夫惟无以生為者’;皆以‘夫惟能无以生為者’连此句,义亦相属。”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刘师培曰:‘寵亦贵也。’其说是也。寵字与贵字对文,辱字与大患对文,王弼、河上注并以寵、辱為对文,非是。石田羊一郎引大田敦曰:‘驚,盖狂疾别名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阖闾...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人自化’,各本‘人’作‘而民’,下三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及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作‘儼兮其若容’。易州、臧疏、寇、赵、馆本并同。张嗣成作‘儼兮若客’,彭、白、吴、赵写并作‘儼兮其若客’。成疏曰:‘敛厉身心,勿得放纵,由如宾客对...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‘又損’下有‘之’字。强本河(上公)注引经文云:‘損之又損之。’是河本亦有‘之’字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