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為雌”是也。纪昀校聚珍本《老子》亦云:“按王注义‘无’似作‘為’。”道藏王弼本、集唐字本、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文亦作“為雌”,虞世南本亦作“為雌”,与帛书乙本...
05515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‘惚’作‘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,《头陀寺碑文》注引《老子》作‘怳’,王注亦作‘怳’。《抱朴子·地真篇》引‘老子曰’与河上本同。英伦本与御注同...
0289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7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道生万物,德蓄万物,都是以万物為芻狗,顺乎自然,任其自生自長、自息自灭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即老”,损掩“物壯”二字,“則”作“即”,古通。乙本作“物□則老”,损掩一“壯”字,今据王弼本校补。宋刊河上公本“則”作“將”,谓“物壯將老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...
0399
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无“而”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“而”字,同帛书乙本。
0425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3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食母’二字,范本误从唐玄宗加字,作‘求食於母’。玄宗自注云:‘先无求、於两字,今所加也。’明非古本。范氏失於校正。”又云:“‘食’,音嗣,养也。‘母’谓本也。知养其本,...
0375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以傅本相校,可知此文有窜乱,疑当作‘是謂執无兵,行无行,攘无臂,扔无敵’。厥证有三:‘兵’、‘行’為韵,‘臂’、‘敵’為韵,其证一也。‘執无兵’者,有兵而无所用也。《...
0335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有者,萬物之母之名相也;无者,天地之始之名相也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(秉文)无‘神得一以靈’一句。”
05012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2_甲本释文

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環官’,通行本作‘榮觀’,范应元注‘觀一作館’。《说文》‘館,客舍’。《周礼·遗人》‘五十里有市,市有候館’,注:‘楼可以觀望也。’《文选·西京赋》注‘闤(...
0466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6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骨弱筋柔而握固’,与今本合。乙本作‘骨筋弱柔而握固’,盖传写者误倒二字矣。”
0558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0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故,犹‘夫’,提示之词。碑本、龙本、敦煌丁本正并作‘夫’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1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道法自然,道纯任自然,自己如此。就是说,道以自然為归,道的本性就是自然。董思靖说:‘道贯三才,其体自然而已。’吴澄说:‘道之所以大,以其自然,故曰法自然。非道之外别有自...
03610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饑’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并作‘飢’。《广韵》:‘饑,居依切,穀不熟也。飢,居夷切,餓也。’恐合作‘飢’。‘以其上食税之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...
04412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9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‘人法地’,‘王亦大’是也。‘地法天’,‘地大’是也。‘天法道’,‘天大’是也。‘道法自然’,‘道大’是也。盖自然者,犹免乎有因有缘矣。非因非缘,亦非自然。然道之自然,...
0298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··萬物皆以三者而生,故其生也,后负陰前抱陽,而冲氣在中以為和。和,谓陰陽适均而不偏胜,萬物之生,以此冲氣。既生之后,亦必以此冲氣為用,乃為不失其本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高说是也。···帛书甲本作‘和曰常’,似有捝夺,乙本损掩,只剩一‘常’字,无可据矣。故今从高本写定‘精和曰常’。號而不嗄,和之至,近似合二而一;未会而怒,精之至,近...
0458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恒无欲也”之后四句是承上文言,当于“恒”前有“故”字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有“故”字,正与帛书乙本同。又“眇”,《说文》云:“一目小也。”《广雅》云:“眇,小也。...
04410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张松如说谬,帛书本作“渴”是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渴,尽也,从水曷声,(徐铉注:苦葛切。)”《玉篇》云:“渴,《说文》曰‘尽也’,亦作‘歇’。”《尔雅·释诂》谓“涸,渴也”,《...
05715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輸’,各本并作‘渝’。然据范说,则古本上句作‘輸’,不应此复作‘輸’。纪谓‘渝’一作‘媮’,亦与此本上句重。似作‘渝’者是。”又云:“《说文》‘渝,变污也。’古书多用...
04314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6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王本作‘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’。帛书甲、乙本并无‘莫不’二字,与敦煌本合,今据删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侯王”。因春秋时期周室日衰,诸侯称王亦称霸(详论见拙著《老子楚语考论》附录一《成书时代新证》一文),《老子》就是针对当时的诸侯王称霸...
02912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天下之物生於有’,‘之’一作‘萬’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享太牢’,‘窂’别体字。御注作‘如享’,《释文》作‘若亨’,引河上作‘饗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稽’作‘楷’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佐’,应作‘左’。王真作‘不以兵强於天下’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4_周绍贤

周绍贤云:“超然不群而不立异以為高,故能與众人和光同尘相处,似乎舆俗同流;然而水性本清,若濁,并非真濁。”
02411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全损,今从甲本。吴澄本无此两句,他本则有。
0348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室町本‘誰’上有‘其’字,下有‘之’字。无‘之’字是也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子,似也。’‘吾不知誰子’即吾不知誰似也,语意已足。此段意谓神耶地耶?此世所称生杀之主,而...
03913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自勝者,自能制勝其心,使心柔弱。柔弱之道,物不能加,故可以全其强尔。故下经云:‘守柔曰强。’又曰:‘柔勝强。’故曰‘自勝者,强’。”
039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