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下文‘言有宗’二句,检文义当在此上。‘甚易行’上当脱‘吾事’二字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11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河上一作‘命也’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豫’,《释文》:本或作‘懊’。‘焉’,景福本作‘兮’,景龙碑本、御注本、敦煌丙本无‘焉’字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云云’,河上、王弼本作‘芸芸’,傅、范本作‘凡物’,《庄子·在宥篇》、《文选》江淹《杂拟诗》注引与遂州碑本均作‘云云’。按:作‘云云’是。‘酝’、‘芸’二字亦通。顾野...
0498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4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有、无相生’已下六句,多加一‘之’字者,非也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5_高亨

高亨云:“《说文》:‘嗇,爱濇也,从來,从面,來者面而藏之,故田夫谓之嗇夫。穡,穀可收曰穡。从禾,嗇声。’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曰:‘嗇字本训当为收穀,即穑之古文也’,其说甚确,嗇...
04712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‘象’下有‘者’字。御注‘象’作‘’。按‘象’借为‘像’,《易传·系辞》:‘見乃谓之象。’‘大象’即大像也。成玄英疏‘大象犹大道之法象’,是也。”
05611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是謂果而勿彊’,一本无‘謂’字。决之而勿矜其能,勿伐其功,勿憍其势,决之於不得已,此所謂决之而非以兵取强也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盈如冲亓□□□□□□□□巧如拙□□□□□□□絀”。乙本释文作“盈如冲,其【用不窮。大直如詘,大】巧如拙,【大辯如訥,大赢如】絀”。我仔细勘审《马王堆汉墓帛书》(...
04810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失亦得之’,文津作‘失亦失之’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福、楼正、庆阳、磻溪、室町及《玉篇》‘一’字下引均作‘正’。··作‘貞’是也。《周易·系辞》曰:‘天下之动,貞夫一者也。’又曰:‘言致其一也。’《老子》此章言‘侯王得...
02711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“大”(tài),后来写作“太”。江沅《说文释例》:“古只作‘大’,不作‘太’。《周易》之‘大极’,《春秋》之‘大子’、‘大上’,《尚书》之‘大誓’、‘大王王季’,《史记》、...
0425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物或惡之’,‘或’一作‘故’,‘惡’去声。‘不處’,‘處’上声,一‘處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‘无’与上三‘无’字不同,為‘有无’之‘无’,常语也。二‘之’字均系统指上文轂木、陶土、房屋三者而言。谓有此三者以為利,无此三者以為用也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’,范、潘同此,各本‘言’作‘者’,‘言’、‘者’形近而讹,当作‘者’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功遂、身退’,傅奕作‘成名、功遂、身退’,邢州本作‘名成、功遂、身退’。”案:元人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文作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”,则刘见王本不作“功遂、...
05711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柰卷‘寡’误作‘寘’,赵写无下‘必’字。‘輕諾’二句,或亦注文误入经文者也,或别章文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’,司马无‘之足’,又无‘矣’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无不為’,傅奕、孙登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无不治’,亦通。今存古本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有欲者”不误也,“欲”当為本字。帛书甲、乙本前经文亦有“有欲者”(见《道篇》)。况且帛书甲、乙本前文尚有“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嗷”(见《道篇》),而通行本第一章亦有...
0486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不为衍文,是为本章节点睛之笔,揭出“盗竽”之行举,是不走大道的妄为,与章首的“使我摞有知也,行于大道,唯迆是畏”的循道行为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把《老子》赞成什么(循道而...
04514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臧疏、宋河上、柰卷、赵、张之象、磻溪‘惟’并作‘唯’。范‘成’上有‘善’字。譣弼注曰:‘故曰善貸故曰善成。’则王作‘善成’。《宋书》谢灵运《山居赋》自注及《类聚》六...
0388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挫其鋭’,‘挫’,子卧反;‘鋭’,悦岁反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8_罗振

罗振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诸本,均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,广明本作‘善者果而已矣’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芴兮芒兮,其中有象;芒兮芴兮,其中有物。’按:宋河上、白同此,唯河上‘象’作‘像’;范、彭无两‘其’字,‘物’字‘象’字下各有‘兮’字。馆卷作‘恍惚,中有物;惚恍,中...
0288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3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不以其目視千里之外,乃因天下之目以視,故能明达也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惟“疏”作“疏”,其他字同;“疏”则为“疏”之异体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、许抗生《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》、张松如《老子校读》、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等书则疏忽未校。乙本...
0295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,而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’,六朝残卷无第二、第四‘殺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,‘而’作‘夫’,无第四‘殺’字,(卷子成疏)‘斵’作‘斲’,馆本...
0475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唯不欲□□以能□□□成”,“欲”后损掩“盈是”二字,“能”后损掩“敝而不”三字;乙本脱“夫唯不欲盈”一句,下句作“是以能警而不成”,“敝”假作“”(二字上古皆...
049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