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9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徒曰外彰文饰,未是情发于中,既非信实之厚,适足忠诚之薄,不惩淫勃之源,更资昏亂之首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寞’字,又引河上云‘寥空无形’,是王本作‘寞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此’字上有‘常知’二字,寇、赵、易州、磻溪、柰卷但有‘知’字,盖涉六十五章而衍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居其實不居其華’;又荣注:‘居其實不居其華’。是成、荣两本‘處’并作‘居’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今验之帛书,王弼实近古本。惟后人每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牟子·理惑论》所引,都有‘强字之曰道’句,且《庄子·则阳篇》郭注亦曰:‘而强字之曰道;’遂谓以理而推,‘大’...
03410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恢恢’,陆:苦回切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白、柰卷及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、《晋书·裴楷传》(《金楼子·捷对篇》引楷语作‘侯王’)、《书抄》一四九、《文选·曲水诗序》注引并作‘王侯’。成疏曰:‘帝王公侯。’是...
0506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6_吴承志

吴承志云:“据《说文·大部》:‘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’许氏所据古本‘王’作‘人’。证以下文‘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’,作‘人’是矣。‘人’古文作‘三’,是以读者或误...
02610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诡异乱群,谓之奇也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刘说是也。發、廢,古通用。《墨子·非命中篇》:‘發而為刑政。’上篇發作廢。·..·《列子·仲尼篇》:‘發无知何能情,發不能何能为。’《释文》:‘發一本作廢。’《史记·平原君...
03015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9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‘人法地’,‘王亦大’是也。‘地法天’,‘地大’是也。‘天法道’,‘天大’是也。‘道法自然’,‘道大’是也。盖自然者,犹免乎有因有缘矣。非因非缘,亦非自然。然道之自然,...
0288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道藏王本作‘夫司殺者,是大匠斲’,文义不完,疑有误脱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夫代司殺者,是代大匠斲’,是成、荣并无下‘殺’字及‘謂’字。”水海按:熊刻王弼本同道藏王...
0329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0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当作‘侯王无以貞,將恐蹶’。‘貞’,误為‘貴’。后人见下文‘貴以贱為本,高以下為基’二句,以为承上文而言,妄于‘貴’下又加‘高’字,遂致踵讹袭谬,而义理不可通矣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君子”,而不作“聖人”。“君子”所指范围比较广,不仅包括“卿大夫、士”,且也包括“万乘之王”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君子”,帛书本正与《喻老》引合。“冬”,乙本...
0356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弼注云:‘言民之所以僻,治之所以乱,皆由上不由其下也,民从上也。’下云:‘疑此非老子之所作。’”
04512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自稱’,古本作‘自謂’。”水海按:焦氏《老子异》经文作“自謂”,而《老子考异》作“自稱”。
0489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古本并作‘如之何’,‘之’字疑衍。‘奈何’乃注文,强本成疏‘如何,奈何也’,可证。”
02314
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人之生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‘人’并作‘民’。‘其死也堅强’,陆:‘强’,其两切,旧其良切;叶无‘也’字。”
05510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6_郑良树

郑良树云:“第三十九章说:‘故致數車无車’。王弼本‘車’都作‘輿’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有一句‘至譽无譽’,历来学者于是引《庄子》解《老子》,谓‘車’、‘輿’应当训为‘譽’。把‘車’...
03011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9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轍迹’,河上作‘徹迹’,王弼作‘徹跡’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说苑·敬慎篇》作‘柔弱者生之徒也,剛强者死之徒也’。《御览·木部》作‘柔弱生之徒,剛强死之徒’。皆‘堅强’句在‘柔弱’句下,疑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盖上文先言‘柔弱’,后...
0278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6_俞樾

俞樾云:“今按:王说是也。‘下士聞道,大而笑之’,与上文‘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’两句相对。傅奕本作‘上士聞道,而勤行之’,‘下士聞道,而大笑之’,盖误移两‘而’字于句首,然下句之有‘...
0375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籌策’,御注作‘籌算’。”按:御注作“籌筭”。严氏失校。
0257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高本汉二‘處’字并作‘居’。‘堅强處下’,彭、傅、赵同此石。盖即草木为喻,以明根干堅强處下,枝叶柔弱處上也。”水海按:彭耜上句作“故堅强居下”,朱谦之校误。
0248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明道若昧’,光而不耀。‘進道若退’,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‘夷道若纇’,纇,纳也。大夷之道,因物之性,不执平以割物。其平不见,乃更反若纇纳也。”按:“纳”,深窪...
05112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9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因物自然,不设不施,故不用關楗、绳约,而不可開解也。此五者,皆言不造不施,因物之性,不以形制物也。”楼宇烈释云:“此‘五者’,即指‘善行无轍迹’、‘善言无瑕讁’、‘善數...
04212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葛‘補’作‘與’。”
0327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作“質□□□”,缺损“真如渝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他本“如”皆作“若”。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司...
0426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曳”作“忡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忡’,乙本作‘曳’,通行本作‘襲’,《说文》:‘愧(xiè),习也,从心曳声。...
0446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古本作‘孰能損有餘而奉不足於天下者’。”
04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