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惡(简作恶)”假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铎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甲本。王弼本、张之象本“美”作“善”,“善”后并有“之”字,无“其”字...
04511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政’。‘政’、‘正’古通用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十章弼注‘侯王若能守’,引此无‘之’字,当為古本,宜从之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‘侯王若能守’,亦无‘之’字。按:此言侯王若能守道无為,则民將自生自长也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人多利器’,司马、苏、黄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尠’,一作‘尟’。诸王本‘尠’作‘少’。按:‘尠’耶?‘少’耶?抑‘近’耶?帛书不能定也。‘近’字不词,‘尠’、‘少’同谊;‘遠’、‘尠’二字为韵,‘少’与‘道’为韵...
03614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9_严復

严復云:“道者同道,德者同德,失者同失,皆主客观之以同物相感者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4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我’者,泛言众人,非老子自谓。‘介然’,音义与《孟子》‘介然用之而成路’同,谓倏然之顷也。”又云:“‘介’音戛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前句“奇”,帛书甲、乙本皆假借为“畸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改为“奇”,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;后句,甲、乙本皆同。御注本“奇”作“其”,谓“以其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”。严遵...
0447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保,持也。言持此动寂不殊一中道者,不欲住中而盈满。此遣中也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3_詹剑峰

詹剑峰云:“老子所说的‘弱’、‘柔’、‘柔弱’,都是指新生的东西。因为新生的东西总是幼弱的,总是柔嫩的,所以他以婴兒为例,婴兒的骨是弱的,婴兒的筋是柔的,可是他握起拳头来却是很紧的...
0457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我有三寳’,柰卷上有‘夫’字。按:作‘持而寳之’,是也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3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悶悶’,如字。‘澹兮其若海’,‘澹’徒绀反。古本河上作‘忽兮若海’;严遵作‘忽兮若晦`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谓失道者則同於失道之人,故同於道者,有道者亦与之相得。同於德者,有德者亦与之相得。而同於失者,則失道者亦与之相得。此乃同声相应、同气相求也。是知人之言行,当疏通安静,不...
05213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6_陆希声

陆希声云:“人道則不然,損其不足之民而奉有餘之君。孰能法天之道以為人道,損己之有餘以奉天下之不足,其唯有道者乎!”(参见焦竑《老子翼》引陆希声注)宋常星云:“人之道,却與天道相反。...
03515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五句‘修之’下,河上、王弼本皆有‘於’字,帛书乙本无‘於’字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,盖原文如此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曲全”不误。“曲全”之说为春秋战国时流传的古谚,如《孙子·九地篇》:“善為道者,以曲為全。”《庄子·天下篇》:“人皆求福,己独‘曲全’。”又,帛书乙本作“幾語才...
0307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前句帛书甲本同,后句甲本作“守情表也”,“情”為“静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从纽耕部),“表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表,乙本作督,通行本作篤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篤。...
05312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4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“按:俞氏据河上注知经文两‘言’字,皆当作‘者’,与下文一律者也。今按王注云:‘实在质也,本在朴也;’但释‘信’与‘美’之义,而不及‘言’,以其所见本亦作‘者’也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飄風,狂疾之風也。驟雨,暴急之雨也。夫風者所以散物,雨者所以润物,若狂疾暴急,則害物而不久。以况言教所以诠理,若执滞教,则无由悟了,必失道而生迷。故風雨不可飘骤,言教...
03711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捝’,一作‘脱’。善建德者,深而不拔;善抱道者,固而不捝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3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‘天門’,河上公本作‘天地’。”水海按:譣河上公注云:“‘天門’谓北极紫微宫,‘開闔’谓终始五际也。治身,天門谓鼻孔,開谓喘息,闔谓呼吸也。”则河上公本亦作“天門”。作...
0428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法京敦丁本作‘苗’,罗卷本作‘蕪’。《说文》‘苗,艸生于田者。’《公羊传·桓公四年》注‘苗,毛也。’此亦‘蕪’之假借。‘蕪’,《说文》‘薉也’,《周语》‘田畴荒蕪’,注...
0566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德’,古本如此,《说文》云:‘行平易也。’‘徑’,小路。言其捷也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'不祥,犹不善也。言聖鉴虚通,达於善恶,若有不祥之事,辄自责躬引过归己,此可為天下君王也。昔成汤自翦,千里来云,即其事也。前言社稷可寄诸侯,后举天下宜属天子。'
04710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老子‘言’字,多指声数法令而言,如二章‘行不言之教’,五章‘多言数穷’,十七章‘悠兮其贵言’,均是。‘希言’与‘不言’、‘贵言’同谊,而与‘多言’相反。‘多言’者,...
05412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善治’,‘治’直吏反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7_李息斋

李息斋云:“大道汎兮,充满八极,及其用之,如在左右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3_吴云

吴云云:“‘其後’二字在‘迎之’之上,想二语倒转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古之極’。帛书甲、乙本无‘之力’二字,但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配天,古之極也’。详审文义,甲、乙本与通行本均重出‘是謂’二字,今径删去,写定為...
032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