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則范见王本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当据改正。十章弼注:‘凡言玄德,皆有德而不知其主;’四十二章弼注:‘故萬物之生,吾知其主;’一則曰‘不知其主’,一則...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為巠根,清為趮君”,“重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“静”假作“清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...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无三‘樂’字。”水海按:王弼有“樂”字,严氏失校。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6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天生聖人,知常襲明,任运因化,不与物忤,斯善人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以知古始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能知’。‘是謂道己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道紀’,审观王弼注亦是‘己’字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作“己”,因“紀”是后出字,“己”则為“紀”的初字。《说...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各本句上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政’是也。《老子》书中‘正’、‘政’二字互见,五十八章‘其政闷闷,其政察察’;与此均用‘政’。‘治’字,《释名·释言语》:‘治,值也,物皆值其所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赵‘誠’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斅父’或省作‘學父’,义同‘教父’。‘父’训‘始’,训‘本’,或训‘巨’(‘规巨’),谊亦相通。故斟酌众说,语译作‘教學总纲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3_吴澄
吴澄注云:“上文言兵强者,为人所勝,是處下也,不能如勝人者之處上。木强者,近根之干,是處下也,不得如小枝之處上。推此物理,则知人之德行,凡堅强者,矜己凌人,必蹶其贵高,而反處人下矣...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敦煌丙本、强思齐本‘皦’作‘皎’,陆希声本、王真本、焦竑本、周如砥本作‘曒’。按:《后汉书·乐恢传》云:‘恢独暾然不污於法。’注云:‘暾,明也,音公乌反。或从白作皎,音...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静曰復命”与“静,是謂復命”意思同。作“是謂復命”,且与上下文例不合。唯帛书甲、乙本作“静,是謂復命”,文畅意足。“復命”,命,本性;復命,復歸本性,意指回復到虚静的本性...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顾本成疏‘奚,何也;’《意林》诸本引并作‘何’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本“何”作“奚”。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厭’,敦煌本作‘饜’。‘財’,敦煌本作‘资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5_高明
高明云:“按俞樾、马叙伦皆主‘輕則失根,躁則失君’,刘师培谓為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君’。三氏之说雖辨,但皆有不周之处。如刘氏据《韩非子·喻老》所云赵武灵王生传王位于大子何之事作‘失臣...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容,通也,圣也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‘五曰思,思曰睿,睿作聖。’《洪范·五行传》:‘睿作容。’郑注:‘容当为睿,睿,通也。’愚謂‘容’本有通义,不烦改字也。《管子·大匡篇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。”水海按:譣王弼注云:“惑于躁欲,故曰:‘莫之能知’也;迷于荣利,故曰:‘莫之能行’也。”是知王弼本当作“天下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”。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12_苏辙
苏辙云:“古之达人,驚寵如驚辱,知寵之為辱先也,貴身如貴大患,知身之為患本也。是以遗寵而辱不及,忘身而患不至。”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狀’、‘哉’,河上一本直云‘吾何狀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則可以寄天下矣’,范、吴‘則’字同此,馆本、彭、寇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张之象、易州、罗卷并作‘若’,宋河上、臧疏、白、经幢及汪本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乃’,庄本引作‘焉...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儼兮其若客’。王弼作‘儼兮其若容’,非是。‘客’與‘釋’、‘樸’等字為韵也。《论语》‘居不客’,陆德明曰:‘本或作容。’其误與此同。”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不重‘為天下式’一句。‘忒’作‘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2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忘’作‘亡’,河上作‘妄’,传写之误。”水海按:河上公本经文作“亡”,而注文出“妄”字,有可能古河上公本作“妄”。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10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老子说,如果不得已而应戰,要‘以喪禮處之,殺人之衆,以悲哀泣之。’这是人道主义的呼声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數輿无輿’,‘輿’古本作‘譽’,一作‘車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輕則失本’,‘本’河上作‘臣’;‘躁則失君’,谓失君位。”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体无涯际,故名為‘大’。不大為大,故称為‘强’。夫名以召体,字以表德,道即是用,大即是体,故名大而字道也。人皆先名后字,今乃先字后名者,欲表道与俗反也。”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彭并无‘其’字,‘精’下有‘兮’字,惟彭‘幽’字作‘窈’(《道藏集要》彭本仍作‘其中有精’,非是)。馆本、臧疏、易州作‘窈冥,中有精’。寇、张嗣成作‘窈兮冥,其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