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损掩句首一“聖(简作圣)”字,据诸通行本校补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福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邵若愚本...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1_校堪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有□,□□徒十有三”;帛书乙本作“生之□□□□,□之徒十又三”,“又”通“有”。今据王弼本、傅奕本校补得此两句。两句中“十”,敦煌己本皆通作“什”。其他...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然’,河上作‘之然哉’,王弼作‘然哉’,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何謂寵辱’,陆、王弼下有‘若驚’二字,简文云:‘寵,得也;辱,失也;若,而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以语法求之,此两句并非“···者···也”式的判断句,所以,当无“也”字。古棣以音韵律之则无“也”字,其说是也。这两句,二“知”字为韵,上古“知”入支部,其韵例与《诗经·麟...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王侯’。景福本‘若’作‘而’。‘之’字景龙、御注、英伦、傅奕本均无,室町本有。”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惟“疏”作“疏”,其他字同;“疏”则为“疏”之异体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、许抗生《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》、张松如《老子校读》、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等书则疏忽未校。乙本...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校“亨(pēng)”为“烹”,不取(说见下)。严遵本、范应元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“國”下皆有“者”字,严遵本和《韩非...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静曰復命’,御注、邢玄、庆阳、楼正、磻溪、王羲之、楼古、赵孟頫、傅、范各本与此石(景龙碑本)同。河上、王弼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靖曰復命”,与景龙碑石本...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功成事遂,百姓皆曰我不然’,按:易州‘功成’乙(逆)转,范、彭‘不’作‘自’。臧疏、易州、磻溪、寇、赵(秉文)无‘皆’字,‘曰’作‘謂’,‘不’作‘自’。白、张嗣成、...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9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我’:本章的‘我’,不必特指老子自己,亦可视为体道之士的一种泛称。‘泊’,淡泊,恬静。‘未兆’:没有迹象,形容无动於衷,不炫耀自己。‘兆’,朕兆,迹象。”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论语义疏》三引李充曰:‘自矜者不莊。’李‘長’作‘莊’,声近而误。”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自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章”误作“明”;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今通行本“視(简作视)”作“是”,“章”作“彰”,謂“不自是,故彰”。唯想尔本“章”如字...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是,马氏说非。帛书甲、乙本和河上公本、王弼本作“誠(简作诚)”是。“誠”,副词,确实、真正之义。《广韵·清韵》:“誠,审也。”杨树达《词诠》卷五:“誠,表态副词(情态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删去帛书甲本“故”字,不妥。然高明谓“故”假为“古”亦不确。上文谈了柔谦之道,此用“故”承接,启下文进一步谈违背柔谦之道的危害,所以“故”不可少。许抗生改“議”为“以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物或歔’,‘歔’音虚,河上本作‘呴’,许具反。”水海按:顾欢本与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并作“嘘”,一河上公本当作“嘘”。晋朝的王羲之书写河上公本即作“或嘘或吹”,可知古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7_劳健
劳健云:“范注:‘尠字,韩非、王弼同古本。’按:‘遠’、‘尠’二字为韵,作‘尠’是也。今韩非与诸王本皆作‘少’,或传刻所改。”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夫樂殺人者,不可得志於天下矣’,古本作‘夫樂人之殺人者,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‘志’作‘意’,无‘矣’字。”水海按:傅奕《道德经古本篇》“樂人”后无“之”...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聖人之在天下’,严遵、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譣之严遵本和王弼本,皆无“之”字。然王弼注云:“是以聖人之于天下·”王弼本似有“之”字。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侯王’,河上、王弼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0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至人所居,善能弘益,如水在地,利物则多,又地道用卑,水好流下,同至人之谦顺,幾道性之柔弱,故云居善地。至人之心,善於安静,如水之性,湛尔泉渟;水静则清明,心闲则了悟。...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8_汉语大字典
《汉语大字典·补遗》云:“,同‘曠’。《马王堆汉墓帛书·老子乙本·道经》:‘涛呵其若濁,呵其若浴(谷)。’按:今本《老子》第十五章作‘曠兮其若谷。’”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4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嬥’,嬥,以照反。”按:陆所见王本作“嬥”。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4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欲乎不欲,常无為也;學乎不學,体自然也。‘復’音伏,反本之义。衆貴難得之貨,而轻至重之身,欲之胜也;尚有為之迹,而乖自然之道,學之过也。聖人则不然,欲乎不欲,而不貴難...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賊”,本义为败坏、破坏。《说文》谓:“贼,败也,从戈则声。”“败”即坏义,引申为伤害。《玉篇》云:“賊,在则切,伤害人也。”又可引申为破坏者、败坏者、伤害者。《论语·阳货...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以前后文例之,不当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3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忽若晦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希”,罕,少、寡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希,罕也。”《集韵·微韵》:“希,寡也。”《论语·公冶长篇》“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”,皇侃义疏:“希,少也。”《文选·曹植...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死’,《列子》作‘化’。··按:‘徒’,读为‘道途’之‘途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教父’,古本作‘學父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