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9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上文‘天无以清’,‘地无以寧’,‘神无以靈’,‘谷无以盈’,‘萬物无以生’,均承上‘以清’、‘以寧’、‘以靈’、‘以盈’、‘以生’言,惟此句‘无以貴高’,与上‘以為...
05912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終日行,不離輜重’,传世各本大都如此。‘終’字,帛书甲本作‘衆’,显然是误书;乙本作‘冬’,当是《老子》故书,上古字少,以‘四时尽’之‘冬’字代‘終’。‘輜重’...
05715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民之難治者,以其上之有為也,是以難治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无‘者’、‘之’、‘也’三字。馆本下‘難’字作‘不’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侯王自謂孤、寡、不穀’,‘謂’,一作‘稱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强本成疏:‘如何,奈何也。’則成作‘如何’。按:‘萬乘之主’,指当时俗君而言。‘以身輕天下’,即輕以身為天下之谊,与十三章‘贵以身為天下’之谊相反。輕以身為天下,即以...
03710
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;后句作“其死也植仞賢强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其死也堅强’。‘植’,当即《说文》之‘框(gèn)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挺、框、终、碎(cuì),竟也...
04011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5_高亨

高亨云:“二‘譽’字,王本原作‘輿’,傅本作‘譽’,《释文》同,今据改。···按:作‘譽’是也。‘數’字衍,当删。‘致’读为‘至’。古字通用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5_陈柱

陈柱云:“‘故曰’,各本无‘曰’字,罗振玉云:‘敦煌庚本作故曰’。”水海按:陈柱校为“故曰”是。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故曰”,证明陈氏校注之确。两句系老子所称引古语,或当世名语,所以“...
05215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5_王念孙

王念孙云:“‘大笑之’,本作‘大而笑之’,犹言迂而笑之也。《牟子》引《老子》正作‘大而笑之’。《抱朴子·微旨篇》亦云‘大而笑之,其来久矣。’是牟、葛所见本皆作‘大而笑之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計不用籌策’,古本作‘善數者无籌策’,又‘策’作‘算’。‘籌策’,計數者所用之算,以竹为之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案:‘故’字,馆本、卷子成疏同此。‘堅彊’,馆本、赵写同此。‘處下’,卷子成疏作‘居下’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類”,通“纇”。二字上古皆为来纽物部,属同音通假。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“‘纇’,亦假‘類’为之。”其义为戾,偏颇,不公平。《集韵·贿韵》云:“類,偏颇也。”《逸周书·史记...
02812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8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關籥”,通行本作“關鍵”或“關楗”。“關”,關閉門的門門(門栓)。《说文·門部》:“關,以木横持門户也。”《广韵·删韵》引《声类》:“關,所以閉也。”《墨子·备...
0445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補’作‘與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作“與”。今譣河上公注文:“夫抑高舉下,損强益弱,天之道也。”可知河上公本作“益”。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即...
03912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媮(tōu)”,苟且、怠惰之义。同“偷”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需部》谓:“媮,字亦作偷。”《汉书·元帝纪》云:“媮合苟从,未肯极言,朕甚闵焉。”颜师古注:“媮,与偷同...
03012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言聖人心虽凝寂,教则流通,故常用善能以救人,必令释然而达解。大慈平等,无所偏隔,凡是于人,尽皆善诱,故云‘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一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41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“褒”作“袋”。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道下一字通行本作隱。此作,微残,即褒之异构。褒义为大为盛,严遵《道德指归》释此句云:‘是知道盛无号,德丰无...
0396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6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天生聖人,知常襲明,任运因化,不与物忤,斯善人也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’,辛本‘則其欲退賢’。”
05614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3_周立升

周立升云:“老子所说的‘无’,不仅是表示事物的实体性的范畴,而且还是表明事物的辩证性的范畴。所谓辩证性的范畴,就是说,‘无’是对‘有’而言,‘有’是对‘无’而论。没有‘无’也就无所...
05210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眇要”。“眇(miào)”,微小、微妙之义。《说文·目部》:“眇,一目小也。”沈涛《说文古本考》:“《易经·履卦》释文引作‘小目’,盖古本作‘...
04815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'苏、葛、吕、林无上'以'字。各本无'也'字。'
03913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古本作‘盅’,器虚也。河上公作‘冲’,虚也,和也。今从古本。形而上者谓之‘道’,形而下者谓之‘器’,盖‘器’有形也,‘道’无形也。凡有形之物皆有无形者寓其间也。故陰陽之...
0276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婴兒”,即“赤子”,比喻最真朴者。此两句谓恒常的自然德性不会離开,就可回歸到像婴兒般的柔软真朴而富有生命力的境界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德常在,不復離於己,当復歸志如婴兒,...
0477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'故聖人之言云',按:六朝残卷无'之'字,磻溪无'之'、'云'二字。柰卷、臧疏'故'字同此。各本作'是以'。臧疏无'云'字。柰卷、赵写无'之言'二字,卷子成疏无'云'字。'
03910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引同此(指王弼本此两句)。《文子·符言篇》一作‘故物或益之而損,損之而益’;一作‘故物或益之而損,或損之而益’。”
05411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樸’作‘朴’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4_吴澄

吴澄云:''正言若反',旧本以此为上章末句。今按:上章'聖人云'四句作结,语意已完,不应又缀一句于末,他章并无此格。'绝学无忧'章,'希言自然'章,皆以四字居首,為一章之纲,下乃详言之,此...
044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