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邪’,一无‘邪’字。‘見’,賢徧反。古之人其才过人者,則思以其才而济物,未尝挟以自大也。故役其賢智以养人。后人之賢智者,則自计其有以躬享佚乐為适然。故役乎愚、...
03514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5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而貴食母’,或云‘兒貴求食於母’,非。”
0327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前句,后句同此。景龙本无此二句。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白文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司马光本、...
0257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丙本无‘謂’字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言人心贪爱,求取无厌,执守保持,使令盈满,积财为累,悔吝必生,故圣人戒云:不如休止。”
0346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邓锜本‘夫唯弗居’句无。”又云:“强本严注:‘夫唯不敢宁居。’是严‘弗’作‘不’。‘夫唯不居,是以不去’,谓夫唯聖人不居人民之功,故其功永留世间而不去也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恒不雞,復歸婴兒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德’字原无重文号。按下文‘德乃足’、‘德不貣’例,此处当作‘德不離’,写者误将‘德’字重文号置於恒字之下。乙本此三处...
03013
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作‘善者吾亦善之’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8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‘恒有欲也,以觀其所噭。’‘嗷’字,《说文》:‘吼也,从口,敫声。’尤不可通,吼声可用耳‘听’,安可以目‘觀’之乎?足证此为误字无疑。”(《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》)高明驳...
0566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10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同,齐也,合也。失谓无道德。言在上有道德之人,則所行莫不合於道德。上无道德之人,則所行者,皆反道败德。上出於道德,人亦以道德归之;上出於不道不德,人亦以不道不德应之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礼记·曲礼》正义引:‘禮者忠信之薄,道德之華,争愚之始。’按所引‘道’下有‘德’字,‘愚’上有‘争’字。窃谓‘愚’尝作‘遇’,即《尚书·盘庚》‘暂遇奸宄’之‘遇’,又...
0326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’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4_陶绍学

陶绍学云:“姚鼐以此句属上章,而下节亦通為一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4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古本四句并作‘處’字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留“天”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“天”字无,作“下之物生於有”。严遵本、成玄英本“下”作“地”,谓“天地之物生於有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虞世南本、景...
03713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5_梁启雄

梁启雄云:“《老子》作‘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’,没有下四个‘失’字。据上文的文意,是说道、德、仁、義、禮五种东西有因依相生的关系,那末,‘失’字不是‘亡失...
04013
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5_胡健

胡健云:“‘大器’,即二十九章所说的‘天下神器’。‘变化莫测谓之神’,‘神器’即指最神圣贵重的东西,例如‘鼎’。但在老子看来,只有‘道’才当‘大器’而无愧。道‘无为而无不为’,抱一...
0348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川谷之與江海,非江海召之,不召不求而自歸者也。行道於天下者,不令而自均,不求而自得,故曰‘猶川谷之與江海’也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7_林希逸

林希逸云:“‘建言’者,立言也。言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。”水海按:杨柳桥亦谓“建言”“即是《左传》所谓‘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’的‘立言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剉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羸’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言’并作‘口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‘缺’作‘’。‘敝’,苏、葛作‘弊’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大直质素之人,不显直相,故能混迹同尘,妄曲随物,故若屈也。是知直躬小直也。匠成万物,炉锤群生,有大功巧而忘功用,晦迹同凡,故若拙也。《庄子》‘彫刻众形而不为巧’,是知...
05111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功成事遂,百姓皆曰我不然’,按:易州‘功成’乙(逆)转,范、彭‘不’作‘自’。臧疏、易州、磻溪、寇、赵(秉文)无‘皆’字,‘曰’作‘謂’,‘不’作‘自’。白、张嗣成、...
0235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‘企’作‘跂’。经幢‘企’作‘跂’,此句上有‘喘者不久’一句。馆本、易州‘立’作‘久’。按:‘企’,《说文》重文作‘跂’。此当作‘堰’,《说文》曰:‘不能行,为人所...
0869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2_傅奕本

傅奕本校注云:“‘閔閔’,莫昆切。《集韵》曰:‘閔,通作。’”
02713
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8_高明
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除傅奕本作‘无敵’,同甲、乙本之外,敦煌辛与遂州二本作‘侮敵’,其他多同王本作‘輕敵’。‘侮敵’与‘輕敵’义近,皆为輕慢敵人或輕视敵人的意思。但‘无敵’则不同,‘...
0276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,通行本与帛书甲、乙本差异甚大,据考当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高明云:“王弼作‘衣養萬物’,河上、易玄作‘愛養萬物’,傅、范作‘衣被萬物’,今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既不作‘衣養萬物...
06315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一“江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海”后有一“之”字;“谷”,假为“浴”(二字上古皆为屋部)。后句无“也”字,“其”作“亓”。帛书乙本前句“谷”亦假为“浴”...
03212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夸其功曰‘伐’,负其長曰‘矜’,長謂能之过人。”水海按:《尚书·大禹谟》云: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争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争功。”吴氏训“長”为“能之过人”,則本于《...
044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