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下’,古本作‘下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叶梦得《岩下放言上》曰:‘先事而戒谓之豫,后事而戒谓之猶。猶、豫本二兽名。古语因物取义,往往便以其物名之,后世沿习,但知其义,不知其物,遂妄為穿凿,未有不误者。’今...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忙其未央’,御注作‘荒其’,河上、王弼‘荒’下有‘兮’字,句末有‘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物或惡之’,‘或’一作‘故’,‘惡’去声。‘不處’,‘處’上声,一‘處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“有”借作“又”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同帛书甲本。范应元本“兵”后有“者”字,作“用兵者有言曰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遂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下莫能知’,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韩非、严遵同古本。一本(上两句作‘處’,)下两句‘處’作‘居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9_卢文弨
卢文弨云:“‘繟’、‘坦’、‘墠’三字音相近,得通用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’,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‘國中有四大’。按:作‘國’字显系传抄之误。陈柱训‘域’為宇宙是有道理的。《老子》中虽没有宇宙这个词,但包举一切的意思还是有的,这里说的‘...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竭’,借为‘渴’。《说文》:‘渴,尽也,从水曷声。’《尔雅·释诂》‘涸,渴也’,经传多以竭为之,是竭有涸尽之义。《周语》‘伊洛竭而夏亡’,注‘涸也’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...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为是。其他各本作“故貴以賤為本”,盖由传写而有省、夺“必”等者也。河上公注云:“言必欲尊贵,当以薄賤為本;言必欲尊高,当以下為本基。”其所据之本与帛书同,在“貴”、...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建言’非古载籍名,谓古之立言者。老子引古立言者语,十四章所谓‘执古之道’也。奚说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1_易佩绅
易佩绅云:“道在天下均而已,均而后适於用。此有餘則彼不足,此不足而彼有餘,皆不可用矣。抑其高者,損有餘也;舉其下者,補不足也。天之道如是,故其用不穷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6_劳健
劳健云:“‘而王公以為稱’,诸唐本、河上本皆如此。此作‘王公’,乃与‘稱’字谐韵,亦如第三十二章‘侯’、‘守’字,第三十九章‘王贞’、‘王稱’字。当从诸唐本。”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'葛、苏'為'作'謂'。'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甲本‘夕’字无義,疑为‘亦’字,‘夕’、‘亦’音近而误。此句马叙伦引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:‘人之所教,我亦以教人’,故‘議’字疑是‘以’字之误,今据改。‘而’则为衍文。...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···常德不忒,復歸於无極。’是成无下‘為天下式’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知足不辱’与‘知止不殆’,词异谊同,谓人主不贪名與貨者,则无辱殆也。人主无辱殆则清明在躬,天君泰然,以之治身则健康,以之理国则民安,故可以長久也。《史记·范睢蔡泽...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以’,用也;‘佐’,辅也;‘人主’,君王也。言用正道辅佐君王者,当偃武脩文,导之以德,不可以盛用强兵骋暴天下。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取强焉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焉’字,叶作‘强取焉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1_校堪
此句帛书甲本损掩,帛书乙本作“□善也”,损掩一“得”字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帛书《老子甲乙本释文》皆校作“得”字,严遵本、敦煌唐写作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虞世南本、傅奕...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4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能无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言大道荡然正平,而民犹尚舍之而不由,好从邪徑,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?故曰‘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厭’,罗卷作‘饜’,范作‘猒’。‘猒’字是,《说文》曰‘饱也’。”又云:“罗卷‘財’作‘資’,范‘财貨’乙转。成疏云:‘資貨有餘积不散;’则成玄英作‘資貨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謂之不道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是謂不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4_高明
高明云:“此章与三十二章内容基本相似,首句皆作‘道恒无名’;而今本此章首句作‘道常无為而无不為’,显非《老子》原文,当从甲、乙本為是。”又云:“从甲、乙本观察,老子只主张‘无為而无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又云:“剉鋭解紛,和光同塵,正说玄同之义,不得无此四句。”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10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沌,甲本缺字,乙本作‘沌”,想尔本作‘混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敦’。马叙伦说:‘古书混沌或作困敦,或作混敦,皆叠韵连语。敦、混二字一义。’混、敦、沌三字实均為一义。沌...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6_梁启雄
梁启雄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故以久矣’,《老子》‘故’作‘固’,‘故’、‘固’二字古通用,都是本然之词。‘以’、‘已’二字同。”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静’,古本上有‘澄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