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6_薛蕙
薛蕙云:“世之人不知贵己贱物之道,而危身弃生以徇物。老子闵而教之曰:名之與身,何者其親乎?何为外身而内名也?身之于貨,何者其重乎?何为贱身而贵貨也?或得名貨而亡身,或得身而亡名貨,...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校為“銛襲”為是。《甲本释文》与《乙本释文》校注谓“銛”读為“恬惔”,误也。“銛(xiān)”,锋利。《玉篇·金部》:“銛,利也。”《广雅·释诂二》:“銛,利也。”《正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作‘谷’,《艺文类聚》二三引高彪《清诫》曰:‘谷神緜緜存。’是高所见本亦作‘谷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引《黄帝书》:‘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’,文与此同。按:洪说义长...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1_校堪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一“生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□生入死”,损掩“生”前“出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传世诸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皆同此句。《文选·秋兴赋》注引句末有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能毋以知乎”,帛书乙本作此句,即为《老子》古本。且王弼注为“能无以智乎”(“智”与“知”通),傅奕本作“能无以知乎”,则为佐证。检河上公注云:“治身者,呼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6_钱坫
钱坫云:“《考工记》曰:‘輪幅三十,象日月。’日三十日而与月会,輻数象之,《老子》亦云。又曰:‘輻所凑,谓之轂。’《老子》曰:‘三十幅共一轂,當其无有,車之用。’河上公说:‘无有谓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夸’,口花反。”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二‘邦’字,王本作‘國’,由汉人避讳所改。傅本作‘邦’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同,今据改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8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‘处小弱而重自卑,謂損弱勝强也。’是《老子》古本‘柔’当作‘損’,‘强’上无‘剛’字。‘弱’即小弱,‘損’即自卑,言以自卑及小弱勝强也。其作‘柔弱’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6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脱,失也。夫鱼之在水,猶人主秉权,魚失水,则为人所擒,权道假示非其人,则为小人所窃弄,而为诈谲矣。”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:‘貴以身為天下,焉可以託天下。愛以身為天下,焉可以寄天下矣。’···本文‘可以託···’、‘可以寄···”,河上本有‘於’字者,疑亦校者以《庄子...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“知者”二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两“弗”字皆作“不”,前句、后句的句末皆有“也”字,作“知者不言也,言者不知也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黄茂材本‘繩繩’下有‘乎’字。按:十六章‘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’。与此文异谊近。‘繩繩’犹‘芸芸’,谓道生万物,纷纭不绝也。‘不可名’,即一章‘无名,万物之始’之义,王...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俞说非也。依河上公注,‘善為士者’,当作‘善為道者’。傅奕本‘士’作‘道’,即其证。毕沅曰:‘道,河上公、王弼作士。’按:作‘道’是也,高翻本亦作‘道’。又按:此句与六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唯不欲□□以能□□□成”,“欲”后损掩“盈是”二字,“能”后损掩“敝而不”三字;乙本脱“夫唯不欲盈”一句,下句作“是以能警而不成”,“敝”假作“”(二字上古皆...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唯“其”皆作“亓”,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作“取”。今从甲本。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王弼本前句无“聖人之”和“也”,下句“以”后无“其”字,作“是以欲上民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上禮”,最讲禮仪之人。“莫之應”,即“莫應之”。“莫”,否定性无定代词,没有谁,没有人;“之”為“應”的前置宾语。“攘”,音rǎng,即陆德明所云“若羊反”。“攘臂”,捋衣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5_陈碧虚
陈碧虚云:“开元御注本、河上公本并作‘繟然’。严君平本作‘默’。王弼本作‘坦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艸木’上有‘萬物’二字。开元、吕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善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无“者”字,“瑕”作“瘕”,“適”作“讁”,謂“善言无瘕讁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本、邢玄本、张之...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''天下莫柔弱於水',一作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。'能先','先'一作'勝'。'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7_吕纯阳
吕纯阳云:“物质纯固曰樸,道体如是。散而為器,一本之所以万殊。”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愛”指愛惜名誉,非指“愛色”。“费”指耗损,耗費。张松如释译为“浪费”,失之矣。此两句言:过分地愛惜(名誉),必定要(付出)重大的耗费;过多地收藏(财货),必定要(遭致)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0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故,犹‘夫’,提示之词。碑本、龙本、敦煌丁本正并作‘夫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此以军中所用之戎馬不足,牝馬上阵为言,当为《老子》之古义。”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6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张纯一曰:‘当作常无心。’张说是也。顾欢本河上公注云:‘聖人不重改更,贵因循,若似无心也。’严遵曰:‘无心之心,心之主也。’刘进喜曰:‘聖人无心,有感斯应。’李荣注曰:...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若美必樂之,樂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。室町本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。遂州本同敦本(敦煌本作‘若美必樂之,是樂煞人’),但‘煞’字同傅本作‘殺’,敦本作‘煞’。按...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苏、葛‘人’作‘仁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9_成玄英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能知人好恶,是智也。’照达前境鉴人机性、大小、浅深,无不悉知,此是他心智。”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作‘无象之象’较胜。无狀之狀,无象之象,句法一律,其证一也。上句既云‘无物’,此不宜又云‘无物’,以致复沓,其证二也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