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后句“其成”后有一“事”字,“其”作“亓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徽宗本、道藏集註本、彭耜本、邵若愚本、金时雍本、无名氏本、李道...
04513
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疏云:“化归淳朴,故不烦苛。人怀其生,所以重死。敦本乐业,无所外求,各安其居,故不遠迁移也。”唐玄宗疏本“民”作“人”。
04713
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自古及今’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謂’作‘以’。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、敦煌辛、敦煌壬诸本均无‘道’字。‘不肖’,敦煌辛本‘肖’作‘笑’,下二‘肖’字同。义疏河上本作‘肖’字。”
02713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惡’,乌路反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唯深,故知之者希也。知我益希,我亦无匹,故曰‘知我者希,則我者貴’也。”此王本则作“則我者貴”。然...
05213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有宏普博施仁爱之者,而爱之无所偏私,故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、磻溪、臧疏、柰卷、寇、赵、张之象无‘一也’二字。成疏曰:‘通结前六字,咸得一道也。’是成亦有‘一也’二字。譣义当有。然此句是古注文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生之柔毳’,景(福)本同敦本,但‘毳’作‘脆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7_林希逸

林希逸云:“‘建言’者,立言也。言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。”水海按:杨柳桥亦谓“建言”“即是《左传》所谓‘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’的‘立言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雖知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雖智’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严遵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而王公以為稱’。今从古本。”按:严遵云:“衆人之所惡,而侯王之所以自名也。”严遵似作“自名”。然今存怡兰堂与道藏二严本经文皆作“而王公以名稱”。不...
02513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至柔,水也;至堅,金也;馳騁,是攻击、贯穿之义也。言水至柔能攻金石之堅,喻无为至柔能破有为之累,故下文云:‘天下柔弱莫過於水,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。’”
03913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2_邵若愚

邵若愚云:“‘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’,‘斯’,此也。‘已’,音以。下同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果在於应敌,非果以取强也。”疏云:“用兵之善,果於止敌,止敌自矜,未名善勝。故虽止敌,慎勿矜夸,矜夸则伤於取功。故虽果於止敌,戒云勿伐其功。伐取其功,是则自为憍泰,憍...
04413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6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得信’,甲本缺‘得’字,乙本作‘德信’,傅奕本作‘得信’。‘德’即‘得’也。今据傅本改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而民生生’四字可辨,知原文句首原有‘而’字。本作‘民’,唐人避讳而改作‘人’耳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8_叶秀山

叶秀山云:“太大的东西看不清,太小的东西也看不清,都是‘恍恍惚惚’。‘道’就其‘小’、‘精’、‘微’而言,很像古希腊早期理解的‘灵魂’(Φuxy)。这个‘Φuxy’原初是指人的‘(呼吸)...
04113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道藏王弼《道德真经注》于此经文下有注云:‘善思之,则善养畜之矣;故天下有始,则可以為天下母矣。’道藏《道德真经集注》”引弼注亦有。今注脱去。观注,王本以上有‘可’字,...
04813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9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太’,同泰,安、宁的意思。古本多作‘泰’;如傅奕本、《释文》、次解本、苏辙本、林希逸本及众多古本‘太’均作‘泰’。”水海按:《经典释文》本释此章文句,不出“泰”字,陈...
03913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纂微‘身’字下有‘於’字。司马‘為天下’下添‘者’字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凌釋,甲、乙本皆作‘淩澤’。凌為凌之假字。此句傅奕本作‘涣若冰將釋’,通行本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今据改‘凌澤’作‘凌釋’。凌即冰也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明皇作‘窈兮冥,中有精’。李善《沈约钟山诗》注作‘窈兮冥,中其有精’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‘為人’作‘與人’。赵写无‘有’字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作“聖人无積,既以為人,己愈”,漏去“有”字。
04413
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刚决为勇,必果为敢,言强梁之人,无所畏忌,失於谦柔,决於果敢,犯上作乱者,則是殺身之道也,故云‘勇於敢則殺’。‘勇於不敢則活’者,人若遇事静慎,敛身知退,所决在於不敢...
04913
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用一以致清耳,非用清以清也。守一则清不失,用清则恐裂也。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。是以皆无用其功,恐丧其本也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4_明太祖

明太祖注云:“君子之道,行人不能知,以其无夸己之言。其又不自矜,既不自矜,何有妄言?妄言既无,安有瑕謫?”
04113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无“故”字,后句“柔弱”后有“微細”二字(因前文有此二字,此处仍衍)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...
03013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2_奚侗

奚侗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,是謂襲明。’以文谊求之,今本脱二句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親,犹云所爱。名與身孰为可爱者乎?多,犹云所重,身與貨孰为可重者乎?‘名’在‘身’字上,‘貨’在‘身’字下者,便文以协韵尔。”
027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