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9_奚侗

奚侗云:“《易周·说卦》:‘兑为口;’引申凡有孔竅者皆可云兑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‘王者欲久持之,则塞民于兑。’高注:‘兑,耳、目、鼻、口也。《老子》曰:塞其兑。’是也。門,谓精神...
03611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意林》‘亡’作‘妄’。‘死而不妄’,謂得正而毙者也。河上本虽亦作‘亡’,而注云:‘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口不妄言,则无怨恶于天下,故长壽;’是亦读‘亡’为‘妄’矣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搏”也。“槫”、“專”乃“搏”之借字(三字皆为元部,故可通假)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》之《十阵篇》有“員陳者,所以槫也”句,影本注释云:“槫,读为專或團。...
03211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習常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襲常’。”
05312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成功不名有’,‘成功’各本作‘功成’,‘不名有’,傅奕、《大典》作‘而不居’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5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‘天門’者,自然之門也。自然生太极,太极生天地,天地生阴阳,阴阳生万物,(万物)死,万物生死由之而往来,故谓之‘天門’。‘開’谓散施,‘闔’谓歙敛。開则生成,闔则衰灭。...
03214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徑’,开元石刻作‘俓’,非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故常无欲’四字确不应有。‘衣被萬物而不為主,可名於小矣,萬物歸焉而不知主,可名於大矣’,两句相对為文,整齐对应,加‘故常无欲’,有乖老子文风。而且,这里跟‘无欲’、‘有...
02914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“卅”;乙本作“卅福同一轂”。福,应作“幅(简作辐)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幅(简作辐)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傅奕本...
0355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9_陆希声

陆希声云:“观衣服多文采,则知其君好淫巧,蠹女工矣。观佩带皆利劍,则知其君好武勇,生国患矣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其不自大’,古本‘其’下有‘終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《老子翼》中的经文作“是以聖人終不為大”,而《考异》則作“以其不自大”。
05513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埏’、‘挻’义通,不必改字。《说文》‘挻,长也;从手从延。’《字林》‘挻,柔也,今字作揉。’朱骏声曰:‘凡柔和之物,引之使长,搏之使短,可折可合,可方可圆谓之挻。’王...
0546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非道也哉’,李如字。兴叹之辞,非助语。司马上有‘盗誇’字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執大象,天下往”,其主语是“圣人”,因本章承上章而言,省去“圣人”之主语。“往而不害,安平大”,其主语是“天下往歸之民”,因此句承上句而言,省去“天下往歸之民”的主语。“...
05412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3_余培林

余培林云:“‘有’,指車、器、室,‘无’指轂、器、室的中空的地方。两个‘之’字都是语中助词,没有意思。就形而上的‘道’而言,‘无’是体,‘有’是用;就形而下的‘器’而言,‘无’是本...
0308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固其根,而后营其末,故不拔也。不贪于多,齐其所能,故不脱也。子孫传此道,以祭祀则不輟也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7113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甲本“爽”作“”,则為“爽”的异体字,甲本释文校為“爽”。乙本同此句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无“之”字,谓“五味令人口爽”。
04412
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修之於邦’,‘邦’,旧本作‘國’,下同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既”,本义是食尽,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释》:“契文象人食已,顾左右而将去之也,引申之义为尽。”《广雅·释诂》:“既,尽也。”即完尽之谊。執道不失,天下歸之。樂...
04611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4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三十八章曰:‘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’七十二章曰:‘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’并与此文同例。皆复申前文,似后人...
05314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’,司马‘厚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5_余培林

余培林云:“‘歙’,收缩的意思。越王勾践要灭掉吴国,先劝吴王攻打齐国,勝了齐国,又劝吴王和晋国在黄池之会上争霸。这些目的都达到之后,吴王日渐骄奢,似張而实歙,於是越王一举而消灭了吴...
0285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甲本无“也”字;乙本“龍(简作龙)”作“弄”,“弄”则為“寵(简作宠)”之假借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《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...
03113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作“骨筋弱柔而握固”。今从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御注本、赵孟頫本“筋”字皆作“筋”,谓之“骨弱筋柔而握固”;邵若愚本“筋”作“觔”,谓“骨弱觔柔而...
0457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

想尔本注云:“善恶同规,祸福同根。其先張者,后必翕。先强后必弱。···先得后必奪也。”
0598

《老子》13_06_校笺_03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‘患’字写作‘梡’,同音假借。‘何謂貴大患若身’,此亦老子自对前文‘貴大患若身’所设之疑问,‘貴’字在此為动词,犹今言‘重视’。义若何謂重视自身,犹如重视大患?经文‘...
04912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終日號而不嗄’。彭耜曰:‘古本无嗌字,嗌不嗄,《庄子》之文,后人溷于《老子》,所不取。’按:《谷神子》、李约皆有‘嗌’字,即耜所云相沿之误也。‘嗄’本又作‘...
05314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4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势强必弱’。在剛强和柔弱的对峙中,老子宁愿居於柔弱的一端。老子对於人事與物性作深入而普遍的观察之后,他了解到:看来‘柔弱’的东西,由於它的含藏内敛,往往较富韧性;看来...
03713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7_刘文典

刘文典云:“《庄子·在宥篇》引曰:‘故貴以身於為天下,则可以託天下;爱以身于為天下,则可以寄天下。’按:‘身於為天下’,义不可通,两‘於’字,疑当在‘託’字、‘寄’字下。《道经·厌...
038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