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:《文子·精诚篇》云:‘惟夜行者能有之,故卻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或以‘車’字连上读,亦可为吴说作证。然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云:‘故卻走馬以糞,而車轨不接于远...
0349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所居,楚朸生之”,损掩“其事好還,師之”六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棘”作“朸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订为“棘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荆棘生焉...
0549
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2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作‘不上寶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咎’,其九反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取强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聖人治。’同前释。是成作‘聖人治’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说聖人治国与治身也。”范应元云:“‘治’,理也。理身以理天下也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事有宗而物有主,途虽殊而其归同也,虑虽百而其致一也。道有大常,理有大致。执古之道,可以御今;虽处於今,可以知古始。故不出户、闚牖,而可知也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6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按:御注‘已’下有‘是’字,与景龙碑同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无不為’,傅奕、孙登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无不治’,亦通。今存古本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8_古棣

古棣云:“这一段大意是:‘不从大门走出去,可以知天下。不从窗户往外偷看一眼,可以知天道。而出去的越遠,知道的东西就越少。’用‘不出於户’、‘不闚於牖’,其喻意是不必接触形形色色的具...
0459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佳’,格牙反,善也,河上:‘飾也。’”
08213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“道”后有“者”字,古棣失校矣。“聞”字不是别字,是《老子》本字。《论语·里仁》云: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”这是孔子的话。老子当然也可以说“聞道”。据《老子》用语,常...
0389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吕、赵无‘是以’二字。石田羊一郎以此二句為衍文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“湛”(zhàn),深邃,深暗不可見之貌。“湛兮”,深暗幽隐的样子,形容道的深隐未形之状。
0316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无事’,无所事,即无為也。因言取天下者,亦止是无為,盖德盛而自归之,必用智力而有作為之事,何足以取天下哉?”
0527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遂州碑本亦作‘惔’,傅本作‘憺’,《释文》出‘澹’,云:‘澹本亦作惔。’毕沅云:《说文》:‘憺,安也;从心詹声。惔,忧也;从心炎声。《诗经》曰:忧心如惔。’据之則作‘惔...
04410
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囊底曰橐,竹管曰籥。冶炼之处,用籥以接囊橐之风气吹炉中之火。天地之間虚通而已,亦如竹管之接气,虚而不曲也。气来则通,气往则不积,譬彼橐风之俞动,则此籥气之俞出,炉中之物...
04810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3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德善’、‘德信’下,或加‘矣’字者,非。”
02310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4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恃其兵强器精,而好争戰於天下,是樂殺人矣。天道好还,勝之於此者,必败於彼;得之於此者,必失於彼;樂殺人者,其能免人亦殺之乎?”
0505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德明曰:‘谷,河上本作浴’。后汉陈相边韶建老子碑《铭》引亦作‘浴’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歙歙’,缩意。王氏曰:‘心无所主也。’诸本‘歙歙’作‘惵惵’,或作‘怵怵’,皆恐惧意。惟王弼作‘歙’,以‘心无所主’释之,与上下文意协。‘歙’,音‘翕’;‘惵’,达叶切...
03813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葛作‘殺人之衆’,‘則以悲哀泣之’,葛无‘則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殺人衆多,以悲哀泣之”。张氏所谓“苏作‘殺人之衆’”,当為他本。
04011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哀禮’,各本作‘喪禮’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2_李嘉谋

李嘉谋云:“天不爱其施,地不爱其生,是谓不自生。不自生,万物恃之以生,故能長生。此天施地生之道,所以未尝一日息也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2_吴澄

吴澄云:“十者,总计上、中、下三等之人。大率分为十类。有三者,十类之中有三类也。凡不以忧思、嗜欲损寿,不以风寒暑湿致疾,能远刑诛兵争壓溺之祸者,生之徒也。其反是也,逸贵之人内伤,劳...
05510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樸之为物,以无为心也,亦无名。故將得道,莫若守樸。夫智者,可以能臣也;勇者,可以武使也;巧者,可以事役也;力者,可以重任也。樸之为物,愦然不偏,近於无有,故曰‘莫能臣”...
0545

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夫聖人之无私,初非有欲成其私之心也,然而私以之成,此自然之道耳。如欲成其私,即有私也。未有有私,而能成其私者也。程子有云:‘老子之言窃弄阖辟者也。’予尝以其言为然,乃今观...
03215

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執生”是也。執,保持。執生,谓保存生命,以尽天年。《老子》主张執生,以保生守静、顺乎自然为特点。老子反对“生生”,即过分看重生命而动作、妄为的“养生法”。严遵注云:“贪...
0245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
02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