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按河上公注曰:‘道能阴能阳,能弛能张,能存能亡,故无常名也。’则河上本作‘道无常名’。”
0386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5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旧说曰:專,一也;任也。氣者冲和妙氣也,又自然之氣也。夫人卓然独化,禀自然冲和妙氣,氣降形生;自无染杂。若乃專任冲妙,知见都忘,使氣自纯和,形自柔弱,不为众恶所害,是得...
05212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9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严分‘天下之牝’及‘牡常以静勝牝’为二条。按各本作‘牝常以静勝牡’,当以六字為句,如此刻则似‘天下之牝牡’一句,‘常以静勝’一句,‘牝以静為下’句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判’,分也。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小而易断曰脃。”水海按:考今存王弼本皆作“泮”,是知范所见王本作“判”,当另有所本。
0478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葆”作“葆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寶(简作宝)”。按:《说文》无“葆”字,而有“葆(bǎo)”字,疑“葆”即“葆”之异体字,“葆”有“寶”义,“葆”通‘寶’,《史记·...
0478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9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古本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0258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偏將軍居左’上,从帛书甲、乙本加‘是以’二字。各本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从帛书改‘處’為‘居’,承上句‘居左’、‘居右’而為言也。句末又据增‘也’字,以明语气之稍顿。”
07313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吾’者,老子自谓。‘其’者,指道而言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子,似也。’‘帝’谓上帝。吾不知其誰之似?象帝之先。二语自问自答。此言道不但为萬物之始,又为上帝之祖先。二...
0396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2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故善人,善人之師’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故善人,不善人之師’或‘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’。一作‘善人之師’,另一作‘不善人之師’,虽仅一字之差,彼此意义却大相...
05714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本‘一’下有‘一者’二字,《文选·头陀寺碑文》注引同。又,庆阳、磻溪二本作‘故復混而為一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使心不亂’,古本作‘使民心’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木强大則人共伐之。木之强大者取下,柔弱者處上,譬人之恃强自大者,自取于下,柔弱者当處于上也,盖其道自然尔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遂州、彭、范作‘生生’,柰卷、王羲之、赵孟頫作‘求生’,高翻作‘生求’,傅作‘求生生’。严无‘以其’二字,彭、柰卷‘厚’下有‘也’字。按作‘生生之厚’是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易州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潘'不知'作'能知'。赵写无'之'字。'
0457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12_大田晴轩

大田晴轩云:“‘幾’,平声,近也。《系辞上》传曰:‘乾坤或幾乎息矣’。《礼记·乐记》曰:‘知乐则幾於礼矣;’注:‘幾,近也’。《庄子·渔父篇》曰:‘幾於不免矣。’《吕氏春秋·大乐篇...
06710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、敦煌本均无‘者’字。”
0559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谓“共之璧”即“拱璧”(许抗生等语);又谓“拱璧”即“珙璧”,大璧也;或谓“拱璧”为“拱抱寶璧”,两手共抱的大璧;或谓“‘共’字当假为‘拱’,‘拱之璧’即拱抱之璧”(高明语...
04411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作‘執者失也’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居止安住之地,謂之所。人能得其所,如鱼得水,似鸟歸巢,动静合宜,身心快樂,此即是止于至善之地也。渐渐进修,可以同天地而不巧,岂非长久乎!”
0525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有‘百姓’一句。成疏曰:‘众生妄浮耳目。’是成‘注’字亦作‘浮’。馆本作‘淫’,今各本并作‘注’。然陆出‘注’字曰:‘之树反。’则作‘浮’者盖别本。”又云:“...
0575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0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大僞’与‘仁義’对文,则‘大’非大小之大···‘大’即‘汰’字。《新书·道术篇》:‘厚志隐行谓之洁,反洁为汰;’则‘大’者,夸诞之谓也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说作“无積”是,正合帛书本。又:“无積”,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積德不積财,有德以教愚,有财以施贫。”王弼注云:“无私自(不)有,唯善是與,任物而已。”意即没有私積的东西...
0325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彭耜本‘將欲奪之’,作‘將欲取之’。《吕氏春秋·行论篇》曰:‘《诗经》曰:將欲毁之,必重累之;將欲踣之,必高舉之。’亦與此词异谊同,疑亦为《老子》所出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4_吴云

吴云云:“河上公本‘將欲弱之’作‘使非弱之’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白、罗卷、臧疏‘故’字同此,各本无。《治要》引两‘尚’字作‘上’。罗卷‘凶’作‘喪’。”
02312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立”,帛书乙本当抄古《老子》本。“立”,《说文》云:“立,侸也,从大,在一之上。凡立之属皆从立。”(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)又云:“侸,立也,从人,豆声,读...
03213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不居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不名有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本经文作“功成不名有”,而《考异》引经文作“功成不居”。
04710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宗’,古‘寂’字。‘寞’字,王弼与古本同;河上公作‘寥’。《韵略》云:‘寂寞,无声也;寂寥,空也。’按《庄子·天下篇》亦有‘寂漠无形’。‘宗,寞’,言其无声、形也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均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’,景福本‘道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此則叹美四德之人,妙达违顺谦以自牧,不與物争,故天下群品,无能與不争者争也。”
03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