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淡乎’,古本作‘淡兮’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'按:《广雅·释诂》三:'司,主也。'《释诂》二:'徹,税也。'《论语·颜渊篇》:'盍徹乎?'郑注:'周法,什一而税谓之徹。'《孟子·滕文公篇》:'夏后氏五十而贡,殷人七十而助,周...
04312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云:“民安于政,常乐生畏死。”
02511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世本省‘獨’字。今从古本。圣人之心浑然天理,终日如愚,谓我獨愚蒙人之心也哉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國有’,各本作‘國之’。‘可示’,各本作‘可以示’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果而毋,果而勿矜,果而□□”,“”当为“驕”字之或体。《字汇》謂馬高六尺为“騙”;《说文》謂“馬高六尺为驕”。则“騙”、“驕”为一字明矣。《龙龛手鉴·马部》:“...
03911
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4_梁启雄

梁启雄云:“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‘古之真人不知说(悦)生,不知恶死,其出不诉,其入不距’;亦以生为‘出’,以死为‘入’。”
03611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道氾’,本又作‘汎’,周、张并同。”
0867
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3_奚侗

奚侗云:“《尔雅·释言》:‘濟,盖也。’‘救’当训治。《吕览·劝学篇》:‘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。’高注:‘救,治也。’開其兑,则民多智慧;益其事,则法令滋彰;天下因以爚乱,終身不能治...
04010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0265
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仅损一“聖(简作圣)”字,今据王弼本校补。严遵本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曰”作“云”,谓“聖人之言云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御...
02615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全损,后句作“□民不為□”,损掩“使”和“盗”二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杜光庭本...
0339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应以无‘也’字为是。其韵例与《诗经·麟之趾》一样,‘言者不知’的‘知’,与上句‘知者不言’的‘知’谐韵,读起来在‘知者’处停顿,拉长声调,所以不应有‘也’字。··这两句话...
0576
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2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故為天下贵’,当作‘故為天下貞’;‘貞’、‘貴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三十九章曰:‘侯王无以為貞’,王本‘貞’误作‘貴’,即其例证。三十九章曰: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;...
0386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御注作‘保而持之’,高翿同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按:‘見’、‘导’谊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‘踰年历岁,未得一城;’《战国策·赵策》‘得’作‘見’,可证。《说文》:‘导,取也。’‘見素’与‘抱樸’,‘少私’与‘寡欲’,...
0445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摞”作“介”,句末无“也”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摞’(jié),即‘挈’(qiè)之异体,各本皆作‘介’。严遵《道德指归》释此句云:‘负达抱通,提聪挈明;...
04610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主父,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於天下,是以生幽而死。’《老子》此句,疑后人本《韩非子》所加注语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5_高亨

高亨云:“二‘譽’字,王本原作‘輿’,傅本作‘譽’,《释文》同,今据改。···按:作‘譽’是也。‘數’字衍,当删。‘致’读为‘至’。古字通用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道常无名,樸。’马其昶曰:‘樸,一字为句,下文所谓无名之樸也。’”
0736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'敦、遂、景三本句首有'故'字,'徹'敦本作'撤',遂本作'轍'。'
05515
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昧’,暗也,言道在上非明,在下非暗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5_李贽

李贽云:“有輜重,則虽終日行而不為輕,何則?以重為之根也。”
05712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同王弼本(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’)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言玄同之人,心无偏私,不可得而親而狎之;和光顺物,不可得疏而远之;恬淡无欲,不可得从而利之;处不竞之地,故不可得犯而害之;体道自然,非爵禄所得貴也;超然绝累,非凡俗所...
028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萬物之质不一,草木之形虽殊,然非柔脆不生。气至而滋息,故柔脆。柔脆者,生气也。凡物之初生,必柔弱、必脆嫩。枯槁者必死。气反游散,故枯槁。枯槁者,死气也。凡物之衰老者,必...
0368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皆”作“以”,则为误也。 又,蒋锡昌云:“按:无名时期以前,本无一切名,故无所谓‘美’与‘善’,亦无所谓‘惡’与‘不善’。迨有人类而后有名,有名则有对待;既有‘美’与‘善...
05112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,《甲本释文》云:“‘若’字用朱涂过。”帛书乙本前句“稱兵”作“抗兵”,“稱(简作称)”与“抗”皆可训為“舉”,义可通也;后句作“而依者朕□”,“則”通用作“而...
0486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3_高明

高明云:“俞、孙、奚三氏之说皆通,尤以奚侗举‘兑為口’引申為人之耳目鼻口,谓‘塞兑、閉門,使民无知无欲,可以不劳而理’,更切《老子》经义。帛书甲本作‘塞其’,‘閎’字也写作‘悶’。...
0389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數’,色主反。‘譽’,逸注反,毁譽也。”
044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