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‘間’,隙也。傅奕、严遵同古本。河上公本少‘出於’二字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是以大制无割’,各本作‘故大制不割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中的“道”从哲学意义上来讲,主要有两个意思:其一指宇宙本体,即物质世界的实体;其二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。此两句中的第一个“道”字和第三个“道...
0498
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言圣人不言之教,无為之益,天下之人主,罕有及之也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夫’字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8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‘恒有欲也,以觀其所噭。’‘嗷’字,《说文》:‘吼也,从口,敫声。’尤不可通,吼声可用耳‘听’,安可以目‘觀’之乎?足证此为误字无疑。”(《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》)高明驳...
0596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‘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’,王弼等诸本经文同此而无‘故’字。据经文内容分析,当从帛书甲本为是。按本章经文共分作三段:第一段讲生命與名、生命與财貨,何者为親...
0246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物或歔’,‘歔’音虚,河上本作‘呴’,许具反。”水海按:顾欢本与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并作“嘘”,一河上公本当作“嘘”。晋朝的王羲之书写河上公本即作“或嘘或吹”,可知古...
0355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广明三年经幢残石本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《论语集解》义疏九引两‘皆’字并作‘以’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大直质素之人,不显直相,故能混迹同尘,妄曲随物,故若屈也。是知直躬小直也。匠成万物,炉锤群生,有大功巧而忘功用,晦迹同凡,故若拙也。《庄子》‘彫刻众形而不为巧’,是知...
05311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載’,古本作‘培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接’。‘隳’,古本作‘墮’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4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不治’本作‘不為始’,‘為’字恐后人所增,‘始’与‘治’字形相近,传写者误作‘始’耳。王弼本作‘而不辭’,‘辭’字恐本作‘罱’,治古文,后人误加辛旁為‘辭’,‘不...
05413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人君清虚恬静,则可勝外物之纷扰,故曰:‘清静可以為天下正。’正者君也,长也。帛书甲本‘清静’下有‘可以’二字,语意较足,今据补正。河上、王弼本作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脱二字...
0277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无‘者’字,‘强’下有‘於’字。敦煌本‘强’作‘彊’,下亦有‘於’字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夫唯居”,此“居”前误脱一“弗”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帛书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(唐)李荣本、强思齐...
0547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四本均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句。又,‘大’字敦煌本作‘甚’。”
0739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8_罗振

罗振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诸本,均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,广明本作‘善者果而已矣’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罗卷、经幢及赵写本并无‘民’字。《蜀志·秦宓传》宓报李权书引道家法曰:‘不見所欲,使心不亂。’盖即此文。又《艺文类聚》七二引庚阐《断酒戒》曰:‘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...
04615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足’字从止,即‘趾’字,故义为止。《周易》‘鼎折足’,郑注:‘无事曰趾,陈设曰足。’《汉书·五行志》:‘足者止也。’二十八章‘常德乃足’,河上注‘止也’。刘咸炘曰...
0468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’,各本‘以’作‘已’,无‘是’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使夫知者不敢為也’,一本无‘敢’字,古本无‘也’字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7_劳健

劳健云:“范注:‘尠字,韩非、王弼同古本。’按:‘遠’、‘尠’二字为韵,作‘尠’是也。今韩非与诸王本皆作‘少’,或传刻所改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謂之非道,非道早已;’是成作‘謂之非道,非道早已’。”
05613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“沖”,傅奕本作“盅”,即“沖”之古字,训为虚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谓“沖”为“盅”之假借,并引《老子》此句“道沖而用之”,谓其义为“虚”。《说文》引《老子》文即作“盅”...
0538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今怡兰堂校刊严本无‘者’字。‘為學日益’与二十章‘绝學无忧’,皆指學礼而言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各本‘道’下有‘者’字,《大典》‘處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28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湛兮似或存’,龙兴观碑本无‘兮’,‘或’作‘常’,一‘或’作‘若’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漠然无為,而无不為也’,下释之曰:‘所谓无為者,不先物為也;所谓无不為者,因物之所為。’”
0299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恬’,嫌反,本或作‘栝’,梁武音脍。‘澹’,徒暂反,本亦作‘惔’,音同;又音谈,字同;河上本作‘恢’,梁武云:‘苦回反;’简文‘恬惔’。”
0609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作“芻(chú)狗”。“芻(简作刍)”作“蒭”,作“”,作“茤”,皆别写体也。“狗”,作“猫”,亦为别写体;作“苟”,则又為“猫”之省也。芻狗,是民间一种用草扎成的...
043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