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失”非也(“亡”與“病”为韵,作“失”则失韵。作“失”者,当是传抄者机械地以“失”與“得”相对而臆改。观《老子》书,在不害义的前提下,总是力求协韵的)。但“亡”即为“失...
0439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作‘執者失也’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9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两者,謂‘可道’、‘可名’,‘无名’、‘有名’,‘无欲’、‘有欲’,各自其两,故云‘两者’。”注云:“如上两者,皆本于道,故云同也。动出应用,随用立名,则名異矣。出则...
0318
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大盈若盐,亓用不窕”,“盅”作“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窘”作“窕”。“盘”即“盅”之古异体,《甲本释文》则校为“冲”,高明就校正为“盅”,今从;“”即“窘”的异...
0389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4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或炅或吹’,王弼本、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、《老子想尔注》作‘或嘘或吹’,河上公本‘嘘’作‘呴’;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作‘或噤或吹’。帛书甲本作‘或炅或吹’,乙本作‘...
04613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毕沅曰:刘骥本‘皆知善之為善’上亦有‘天下’二字。按:范亦重‘天下’二字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同此(‘皆知善’之前无‘天下’二字)。张嗣成、广明三年经幢残石本‘已’字...
03814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趮勝寒”,乙本作“趮朕寒”。“趮”为“燥”字之假借(二字皆属宵部)。“朕”【dǐem】,定纽、侵部;“勝(简作胜)”【cǐen】,书纽、蒸部。上古定母和书母都属舌音,侵...
0416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隳’乃‘隳’之别构。又俞说谓‘載’、‘隳’相对,武内说谓‘培’、‘隳’相对,于说谓‘捷’、‘墮’相对,三说各有所明,谊皆可通,以于说為勝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,古本。王弼、杨孚同古本。‘作’者,动也。盖寂然不动、感而遂通者道也。聖人体道而立,物感而後应,故不為始也。萬物之生育运为,皆由于道,而道未尝以為己...
03710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说是也。各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喻老》、《汉书·西域传》注、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并无‘車’字。···《盐铁论·未通篇》曰:‘当此之时,却走馬以糞。’《晋书·束皙传》属...
05212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其事好’,‘好’,呼报反。‘還’,音旋。”
0999
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‘尚賢’作‘上寳’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‘故《老子》曰:不上賢者,言不致鱼于木,沈鸟于渊。’”
03214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咎莫憯於欲得’,‘憯’音惨,痛也。古本如此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以取强’,各本‘不’下有‘敢’字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四句,帛书甲本前三句全损,仅存“强其骨”一句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“虚”作“靈(简作灵)”,谓“靈其心”,其他三句同此。其他诸本皆同此四句。
03014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‘人主者,以天下之目视,以天下之耳听,以天下之智虑,以天下之力争。’盖即‘不出户,知天下’之古义。”
0259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傅奕本作‘是果而勿强’,当从之。上文云‘善者果而已,不以取强’;又云:‘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驕,果而不得已;’皆言其果,不言其强,故总之曰‘是果而勿强’,正与上...
04310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則无不治’,古本作‘无不為矣’。彭耜本‘无不治矣’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9_水海

水海按:钱钟书、陈鼓应说是也(参看后文“述评”一节)。古棣对《老子》原旨理解有误,故不从。
0515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之器’,一无此二字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0_劳健

劳健云:“景龙作‘深乎萬物宗’,当是唐人避讳改‘淵’作‘深’。”
02614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6_薛蕙

薛蕙云:“為道者贵约,故去健羡,黜聪明,务日有所損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5_中井履轩

中井履轩云:“古人皆貴右,故下降曰左迁,殊无貴左之证,至汉犹然。及其后官貴左者,自五胡猾夏始也。胡则貴左,其俗云。”(《老子雕题》)
0308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无“其”字,“誰”字损掩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今通行本皆无“也”字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苏辙本、林希...
0478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广雅·释诂》:‘取,為也。’《国语》十四:‘疾不可為也。’韦解:‘為,治也。’是‘取’与‘為’通,‘為’与‘治’通。故河上云:‘取,治也。’”
04514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‘銛襲’,各本作‘恬淡’,或作‘恬澹’,盖传写者初以形近误‘銛’為‘恬’,后又改下一字為‘淡’或‘澹’耳。銛,锐利也;襲,攻敌也。谓用兵以锐利襲敌為上,然有道之主,...
05513
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橐蘥’,御注作‘橐籥’,河上、王弼末有‘乎’字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4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‘德善’、‘德信’,《治要》、《御览》六二四引并无此四字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是以吉事□□,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上左”二字,后句全损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(唐)李荣本、白文本、司马光本、林希逸...
0268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8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浴’字实无养义。河上本‘浴’字当读为榖。《诗经·小弁》、《蓼莪》、《四月》并云:‘民莫不穀;’毛传并云:‘穀,养也。’‘穀’亦通作‘谷’。《尔雅·释天》:‘东风謂之谷风...
052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