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6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舍其後,且先,即是争先之先。争先之先,谓之自高之先也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7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方則易挫,曲以应之,此所以能全也。直則易折,故枉以待之,此所以能直也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天將建之,如以慈垣之’,甲本‘如’字写作‘女’,今本皆作‘天將救之,以慈衛之’。‘垣’与‘衛’义近,《释名·释宫室》:‘垣,援也。人可以依阻以為援衛也。’甲...
0528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聖人’上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4_俞樾

俞樾云:“此文王弼无注,河上公以‘是謂配天’四字为句,注云:‘能行此者,德配天也;’‘古之極’三字為句,注云:‘是乃古之極要道也。’然此章句句有韵,前四句以‘武’、‘怒’、‘與’、...
02915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6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伐其功者,乃是功歸于天下也,是以天下未有不歸功于聖人者也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仍无敵’,陆、王弼‘仍’作‘扔’,音仍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11_许永璋

许永璋云:“所謂‘曲則全’,复古代成语,‘豈虚言’,告诫世人勿以此為虚言,实乃经历史证验之真理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:‘两边举重,名曰抗兵;多少均齐,故云相若’;是荣作‘若’。按:王注:‘若,当也;’当者,谓两方兵力相当也。《说文》:‘哀,闵也;’闵者,即六十七章所谓‘慈’也...
0398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9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希,言自然。’——‘听之而弗闻,名之曰希’,言‘自然’无可闻。同一观於自然现象也,孔子尝言‘天何言哉!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’,则有见於渐变。老子此言‘希’,言‘飘風’、...
04813
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五十六章:‘言者不知;’八十一章:‘博者不知;’‘不知’与‘无知’谊同,可证王本不误。陶、马二说均非。王注谊不可解,恐有误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我’作‘吾’,下...
0445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正义引作‘孰能為此者?天地。’”
05215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4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知不知,上’。或云‘知不知,尚矣’,非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韩非解“義”為“适其宜”,切合老義。“上義”,即最讲信義的人,按亲疏名分适其宜而為之。高亨注云:“有以為者,有所因而為之,有所為而為之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德者,道用之名也,谓其功用被物,物有所得,故谓之德尔。谓体悟之人,顺事於道,岂唯自能了出,抑亦功济苍生。苍生被其德,德者忘其功,凡所施為,同於道用,故云‘德者,同於德...
03113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《老子》原作‘民’,不作‘人’。原指民众而言,非指人君。马、蒋二氏之说非是。今见易玄、遂州、《道藏》李约《道德真经新注》、强思齐《道德真经玄德纂疏》等唐本‘民’字均作‘人...
0516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3_梁启雄

梁启雄《韩子浅解》云:“德是人性以内的东西,得是从外界得来的东西。据下句‘言其神不淫于外’,和上句‘得者外也’,下‘德’字借為‘得’。”
0539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10_黄瑞云

黄瑞云云:“‘同於德者’四句,王本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;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。’他本亦基本相同。唯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同於德者,道亦得之;同於失者,道亦失之...
0477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是以’作‘故’。各本无两‘而’字。按:此文与上不相衔贯,疑当自为一章。有脱文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韩非《解老》作‘前識者,道之華也,而愚之首也。’‘前識’二字,严遵本作‘前職’,注‘预设然也’。据注知‘職’为误字。‘愚之始’,傅本‘始’作‘首’,王弼注‘道之華而愚之...
02510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獨立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不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而不改”;乙本作“獨立而不孩”,“孩”当為“垓”之假借(二字皆以“亥”為声符,上古当皆為之部字),《乙本释文...
02414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五语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,不言而善應,不召而自來,彈而善謀”,前两语句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中间两句同此;最后一句“繟然”作“彈”,无“然”字。按:“彈”为“行...
04313

《老子》3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无“之”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并同甲本。“昔”,王弼注为“始也”,河上公注为“往也”。两说皆通。“一”,约有五种解释,下面分别例举。 其一,释为“道”。成玄...
0517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列子·仲尼篇》注引夏侯玄引‘彊為之名’,则字作‘彊’。馆本、易州及《文选·宣德皇后令》注引‘强為之名’上有‘吾’字。经幢(广明本)作‘强名之曰大’。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...
0495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1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恢’,大也。包罗无外,如大網焉,虽稀疏而不失,巨细善惡皆不可逃也。此聖人所以辅万物之自然,而不敢妄为矣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其”作“亓”;帛书乙本作“亓至也”,无“之”字。今从甲本。葛玄序文本“至”作“致”,无“之”字,“致”后有“一也”,谓“其致一也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...
03512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陆希声本第一句首有“故”字,“國(简作国)”作“域”,“居”后有“其”字,谓“故域中有四大,而王居其一焉”。遂州本“國(简作国)”作“域...
0538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吾得’下有‘執’字,‘也’作‘矣’···‘得’字,彭作‘豈’,各本‘得’下有‘執’字。卷子成疏‘得’上有‘執’字,‘殺’作‘煞’。馆本‘得’上有‘試’字,‘殺...
03310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臧疏‘歇’作‘泄’。成疏曰:‘歇,廢也。’是成亦作‘歇’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靖’作‘静’。”
072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