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易州作‘辱為下’;寇、张嗣成、潘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;吴作‘辱為下’;磻溪及《文选·在怀县作诗》注引作‘寵為下’;《世说新语·栖逸篇》注引作‘寵辱若驚,得...
0329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牝’属阴,‘牡’属阳。‘朘’,傅奕与古本同。今诸本多作‘峻’。《玉篇》‘朘’字注亦作‘峻’,‘屡’,系三字通用,并子雷切,赤子阴也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柔勝剛,弱勝强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柔弱勝剛强’,傅奕作‘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’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及吾无身’,古本作‘苟吾无身’。‘吾有何患’,古本下有‘乎’字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高说是也。···帛书甲本作‘和曰常’,似有捝夺,乙本损掩,只剩一‘常’字,无可据矣。故今从高本写定‘精和曰常’。號而不嗄,和之至,近似合二而一;未会而怒,精之至,近...
0458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4_想尔注

想尔本注云:“诫为渕(淵),道猶水,人猶鱼。鱼失渕(淵)去水则死,人不行诫守道,道去则死。”
07915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本作‘若’,《淮南子》作‘焉’,傅本及《庄子》作‘則’。窃谓作‘若’者,老氏本文;作‘焉’、作‘則’、作‘乃’者,诸字以‘若’字义不甚显,而各以同谊之字為训也。”
05312
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亡’,各本皆作‘已’。高亨说:‘已当作亡,形近而伪。’此说是。惟三十章者当作‘已’,与‘道’、‘老’谐韵;本章当作‘亡’,与‘强’、‘祥’、‘明’、‘常’为韵。俞樾说:...
0318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侯王若守之,萬物將自愚”,前句无“能”字;后句的“愚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从心,爲声,疑為‘譌’字异体,在此假為‘化’。”按:“愚”,“爲”是其声符,“爲”...
03415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6_许永璋

许永璋云:“希,即四十章‘大音希声’之意。希声,即希少之声、超量感之声,亦即无声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校“銼”为“剉”,非是。“剉”则为“挫”之假借,但非《老子》故字,《老子》故字当作“銼”(cuò),意为消磨、折去、挫折。《篇海类编·珍宝类·金部》:“銼,折也,摧也。...
0298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’,‘无’,简文作‘不’;河上本作‘吾將鎮之’,河上者,非《老子》所作也。”
0975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3_高明

高明云:“按:‘裙’字从君得声,‘混’字从昆得声,‘君’、‘昆’皆见纽文部字,古读音相同,故甲本‘園’字与乙本‘裙’字,均当从今本假為‘混’。”
0258
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夫富貴(应为‘贵賤’)者,兴乎荣辱也。故毁誉不动,宠辱莫惊。故不可以貴賤语其心也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0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按《释文》唯出一‘繩’字,谓‘河上本作繩’,其义不可能解。卢文弨考证谓‘当是作繩繩’。王本既作‘繩繩’,则河上本作‘繩繩’,亦无以异于王本。旧钞河上本‘繩繩’下有‘兮...
0359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云:“正者,法制禁令,正其不正,管、商以正治國,帝王以修身齐家為本,不恃法制禁令以為正。奇者,权谋诡诈,谲而不正,孙、吴以奇用兵,帝王以吊民伐罪为心,不尚权谋诡诈以为奇。奇者仅...
0347
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两‘之’(引者按:帛书甲乙本為‘而’)字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此处“民”字当作“人”。因“利器”是《老子》所用固定术语,三十六章即谓“邦之利器”,其义皆指象征“神器”或國家权力之类的重器(河上公注为“权”或“权道”,是也;王弼注为“利...
0307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古之善為道者’,按: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注引作‘道’。依河上注,盖河上亦作‘道’字。范、易州、罗卷、臧疏、磻溪、唐写卷子残本、赵写、馆本、张之象并作‘士’。成疏曰:‘故...
0455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好静’,当作‘清静’。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李耳无為自化,清静自正’可证。”
02315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0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‘豫兮’,王弼本作‘豫焉’,與下文‘猶兮’、‘儼兮’等句不律,兹据《文子·上仁篇》及宋河上本改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:‘豫兮其若冬涉大川者,不敢行也。···...
04214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悶悶’,傅本作‘閔閔’。按:‘悶’、‘閔’皆借为潣。潣潣,浊也。《说文》:‘潣,水流浼浼貌。浼污也。’是‘閔’有污浊之义之证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‘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...
0546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“嚴”、“儼”通。“嚴”,嚴肃,端庄,恭敬。《玉篇·吅部》:“嚴,鱼杴切。敬也。”《礼记·祭礼》“嚴威儼恪,非所以事亲也”,孔颖达疏:“嚴谓嚴肃。”“儼”,庄重,恭敬。《尔...
0367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易州‘熟’作‘熟’。‘極’,借为‘際’,音相近也。《说文》曰:‘際,壁会也。’”
03115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渾兮其若濁’,渾,上声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,惟“廉”假借为“兼”(上古二字皆为谈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廉”,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敦煌庚本、景福本、葛玄序...
0559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古无‘熟’字。‘熟’《说文》作‘孰,食饪也。’《礼记·礼运》‘然后饭腥而苴孰’,《汉书·严安传》‘五谷蕃孰’,孰、熟可通用。加火乃后起字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‘王者孰...
03415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人’,陆希声作‘民’;‘若’,王弼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弼注云:“‘莫若’,犹莫过也。”张之象王本如此作“若”,道藏王弼本和道藏集注本中王注皆作“如”。疑王弼注原作“...
03712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葆”,通“保”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“葆,假借為保。”此二字上古皆为帮纽幽部,為同音假借。当从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作“保”。“保”,有守、持之义。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...
05015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是謂”。“是謂”与“謂之”义同。但“是謂”之“是”指示代词,义即这,放在动词谓语“謂”之前,含有复指强调主语“蚤服”的意味。“謂之”之“之”义即它,代“蚤服”,但放在...
027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