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8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是’下,依义当有‘以’字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瑕讁’,皆玉疵也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:‘夫玉瑕適皆见,精也。’尹注:‘瑕適,玉疵也。’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‘瑕適并见,情也。’义同。《吕氏春秋·举难篇》:‘寸之玉必有瓋...
04612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2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严復说:‘人二,善不善而已。吾能貴愛之,天下尚有棄者乎?’人皆有短长,长多者善,短多者不善。取善人之长则師之,取不善人之长则用之,故人无棄人。‘不貴其師,不愛其资’,是...
05012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故常无欲,以觀其妙;常有欲,以觀其徼。’按:荀悦《申鉴》曰:‘理微謂之妙。’此指无名时期无欲之微妙而言。上‘其’为‘无名’之代名词。《说文》:‘徼,循也。’段注:‘引...
02212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9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夫美者,惡之对;善者,不善之反,此物理之常。惟聖人乃无对于萬物。自非聖人之所為,皆有对矣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9_王昶
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或接或隳’,至元作‘或載或隳’。”
07712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罪者,摧也,言为苦之所摧逼也;前境美丽,称可慾之心,故言可慾也;’则成上有‘罪莫大於可慾’句。··强本荣注,引经文云:‘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甚...
04912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无“民”字之说非也。其一证:张之象刊王弼本有“民”字,且二十七章王弼注云:“不見可欲,则民心不亂。”同“不貴難得之貨,则民不為盗”一样,全引此章经文,唯一“使”字易作“则”...
05012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5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是謂之不道’,真本、古本‘不道’皆作‘非道’,下同。‘物壯而老’,通行本作‘物壯則老’。此‘物’泛称;在此則指用兵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‘師直为壯,曲为老。’《牟...
04312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取天下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并作‘取天下’,程无‘故’字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从“是以吉事上左”到“言以喪禮居之也”这五句皆為经文,刘、马等氏之说不确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偏將軍卑而居阳位,以其不专殺也。上将军尊而居阴位,以其专主殺...
05112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9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道常无名、樸’:‘无名’、‘樸’是指称‘道’的。···‘道常无名、樸’,一句历来有两种断句法:一为‘道常无名樸’;一为‘道常无名,樸【雖小】’。第二种断句法,是將‘樸...
03012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自知以明言,乃本明也,猶上水之湛然也。《庄子·天道篇》有曰:‘水静则明燭须眉,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水静猶明,而况精神。聖人之心静乎,天地之鉴也,万物之镜也。’”
03512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介然’,犹慧然也。‘介’读为黠。《方言》卷一:‘虔,儇慧也,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黠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黠,慧也。’介、黠古通用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‘将冠者采衣紒。...
04612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河上本‘柢’作‘蒂’。注云:‘深根固蒂者,乃長生久視之道。’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树木有曼根,有直根。(直)根者,书之所謂柢也。柢也者,木之所以建生也。曼根者,木之...
04412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7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鬼与聖人俱两不相傷也。夫两不相傷,则人得治于阳,鬼得治于阴;人得全其性命,鬼得保其精神,故德交歸焉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7_魏源

魏源云:“此章言道之极貴,欲人知貴而求之也。夫尊行之可加於人,而致使居天子、三公之位,则尊貴孰甚焉?美言可市而至於百朋之锡,不若一言之赠,则實貴孰甚焉。然则古人所以尊貴實貴此道者何...
05412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難事’、‘天下之大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绝學无憂’一句,当在上章。”又云:“按:晁氏《读书记》引明皇本亦以‘绝學无憂’属于此章(即第十九章)之末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已同今本。伦谓当如明皇本。上文六句為偶...
02712
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少則得,多則或’,遂州本、馆本同此石(即景龙碑文)。又《慎子·外篇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曲則全,枉則直,窪則盈,弊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’‘得’,即三十九章所引‘得一’。...
02912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卷子成疏无二‘者’字,下‘善用’句亦无‘者’字。‘争’字,范、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赵、潘、臧疏同此。各本作‘與’。譣弼注曰:‘不與争也’,是王亦作‘不争’。河上注曰...
05012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希言者,忘言也。夫言者在乎悟道,悟道则忘言;不可都忘,要其诠理。但自然之理,不当有与不有。希言之义,亦不定言,故以希言之言,用显自然之理,故云希尔。若能因彼言教,悟证...
05212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9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有本始,有根柢之言,谓之有宗。立万事之主,为万法之尊,谓之有君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21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飄風驟雨,乃天地暴怒不平之气,阴阳不燮所使然,沛然而来,悠然而去,以其变而非常也;凡变而非常者不能久,故‘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’。”
02412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侯王无以為貞將恐蹙’,是也。范于上文‘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’校曰:‘河上作:侯王,则王弼同古本矣。’···张嗣成作‘侯王无以貞貴高,將恐蹙’。寇、张之象、宋河上...
03012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5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无’和一章的‘无名天地之始’的‘无’相同。但和二章‘有无相生’与十一章‘无之以为用’的‘无’不同。二章与十一章上的‘无’,是指现象界的非具体存在物;而本章的‘无’是意...
05312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好’,与‘孔’同。《尔雅·释器》‘肉倍好謂之璧’,‘好’即‘孔’也。‘好’、‘孔’双声同转。”马叙伦云:“《尔雅》之‘孔’为空之借,此当如字读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《初学记》十七引‘心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二语(指‘為學者日益,聞道者日損’)乃并提二事相与比较之辞,以明為學与聞道不同之趣。意谓為學之士,必展其才智,肆力于學以日求进益。聞道之君,则反是,必敛抑聪明,不露才...
04312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楚俗“貴左”是史实。本章“君子居則貴左”、“吉事上(尚)左”及通行本七十九章“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責於人,有德司契,无德司徹”,就反映了这种楚方俗。崔述在《丰镐考信别录》卷...
033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