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与今本勘校,乙本共四句,王本共五句,多出‘為而不恃’一句。类似之排列句,在《老子》书中还有三处:其一,第二章甲、乙本同作‘萬物作而弗始,為而弗恃,成功而弗居也’;王本作‘...
03412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武内敦乙本与罗卷本均作‘盗誇’。····按作‘盗李’是也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二引古《老子》作,与(景龙)碑本合。御注、赵孟頫本同此(景龙碑)。范本作牵,疑与牵字通。牵...
02712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身為’,為,于伪反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曠兮其若谷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无‘兮其’二字。‘曠’,空也。‘若谷’,虚而无所藏也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次侮’,侮,亡甫反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经幢》‘和’下有‘焉’字。吴、潘作‘孝子’。《抱朴子·诘鲍篇》引鲍敬论‘六親不和焉而孝慈彰矣’,盖本此文,则鲍所见本作‘孝慈’。各本并作‘孝慈’。古‘慈’、‘子’...
02912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2_姚鼐

姚鼐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下有脱字,不可强解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荒’,诸家云‘莽’,‘莽’是眇莽,叹其久远;‘央’是尽义,嗟其未息,言众生染滞之心,其日固久,执著情笃,未有休时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3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而我獨若遣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而’字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7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忽乎若晦’,或云‘淡乎其若海’,非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白文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吕惠卿本、邵若...
07112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敢’作‘能’。卷子成疏夺‘不敢’以下十一字。伦谓俞先生说是。弼注曰:‘然后乃能立成器為天下利,為物之長也。’河上注曰:‘成器长,谓得道人也。我能為〔得〕道人之...
02912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老子教人,柔弱谦下而已。其言甚易知,其事甚易行也。世降俗末,天下之人,莫能知其言之可貴,莫能行柔弱谦下之事者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6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‘繟’字,道藏集注本作‘組’,或作‘墠’。按‘繟’、‘組’、‘墠’音近,同借为‘坦’。‘坦然’即坦白无私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人之生也,和气流行,自然以之柔弱。人之死也,和气离散,四肢以之堅强。言此者,示柔弱堅强为生死之戒。萬物草木,气聚而生,故枝叶敷荣而柔脆,气竭而死,则条干变衰而枯槁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衰,诸本作‘抱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負’作‘背’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陈景元以‘此两者同’为句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蒋说误也。原拓本及《绩语堂碑录》所载碑文,与严可均校语,又《古本道德经校刊》拓本,均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石刻尚在,俞氏之说万无可疑。昔罗振玉作《道德经考异》云:‘读《铁...
04412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私邪’,李‘邪’,以遮切,语助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1_校堪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“形”皆作“刑”,两字古通(二字上古皆为匣纽耕部)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》的《陈忌问壘》“事已往而刑不见”,“刑”即“形”的假借(竹简《孙膑兵法》凡...
03512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得’作‘知’,‘知’作‘生’。苏、吕‘以’作‘復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《道德真经注》经文作“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”。不知张氏据何本谓“苏‘得’作‘知’,‘知’作‘生’”矣。
04712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傅、范本作‘樸’。‘化而欲作’,作与无為对。《尔雅·释言》:‘作,為也。’又為‘变’。《礼记·哀公问》‘作色而对’,注‘变也’,‘化而欲作’,即化而欲变。‘樸’,《...
05412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客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容’。‘儼’,矜庄貌。‘儼若客’,不敢僭也。”
05512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靖’,吕等作‘静’,下同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索隐、《魏豹传》索隐、《汉书·魏豹传》注、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注、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结客出自蓟北门行》注引并作‘忠臣’。《...
03612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累’,当读为‘蔂’。土笼也。起於累土,犹言起於蔂土也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‘针成幕,蔂成城。事之成敗,必由小生。’高注:‘蔂,土笼也。’字亦作‘虆’。《孟子·滕文公...
04812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纂微、司马并作‘而貴食母’;苏作‘兒貴食母’;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‘於’并作‘於’;程作‘而貴食於母’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窈兮冥兮’,司马、曹作‘窈兮冥’。‘中有精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其中有精’。”
05512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邵若愚本及其他宋人本和元...
02912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前識者”三字损掩,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識(简作识)”作“職(简作职)”,无两“也”字,“首”作“始”,谓“前職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”。陆希声本“識(简...
039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