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6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按:‘見’、‘导’谊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‘踰年历岁,未得一城;’《战国策·赵策》‘得’作‘見’,可证。《说文》:‘导,取也。’‘見素’与‘抱樸’,‘少私’与‘寡欲’,...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夫唯弗猒,是以不猒’,前作‘弗猒’,后作‘不猒’,前后用词不同,谊有区分。今本前后用‘不’字,或同用‘无’字,绝非《老子》原本之旧。朱谦之云:‘……。’朱说...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11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樸,真本也。始自知雄,终乎守辱,三种脩学為道之要,又如虚谷,罄无不容,所以常811道篇校笺译评道之德,於是乃足,故能復於真,歸於妙本。”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陈象古本、苏辙本、陈景元本、李霖本、吕知常本、吕惠卿本、邓锜本、杜道...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6_陶方琦
陶方琦云:“王注:‘各以其一,致此清、寧、靈、盈、生、貞。’盖王本有‘一也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果而已’,古本下有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5_吴澄
吴澄注云:“‘上善’,谓第一等至极之善,有道者之善也。其若水者何也?盖水之善,以其灌溉浣濯,有利萬物之功,而不争處高洁,乃處衆人所惡卑污之地,故幾於有道者之善。‘幾’,近也。‘惡’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5_高明
高明云:“乙本无‘聖人’二字,今本除严本外,其他皆有之,究属孰是?从前后文义分析,前文则谓:‘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。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。’后边则接‘是以方而不割,廉而不刺,直至不肆...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葛无‘其’字(指后句)。”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作‘唯恍唯忽’。赵亦作‘忽’。吕同王弼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作“惟恍惟忽”。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善閉者无關鍵而不可開’,按:范作‘楗’,宋河上作‘揵’,陆、彭、张嗣成、臧疏作‘楗’。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,无‘者’字,‘鍵’作‘揵’,无‘而’字。易州‘閉’作‘閇’,...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4_释德清
释德清云:“世人之所惡者,唯孤寡不穀,以為不美,而王公返以此為稱者,岂不以柔弱為天下之利器耶?且孤寡不穀,皆自损之辞也。然而侯王不自损,则天下不归。”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通行本皆作“道常无為而无不為”。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人多利器’,司马、苏、黄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5_吴澄
吴澄注云:“恍惚虽不可見,而似无似有,犹似可見。窈冥则昏昏昧昧,全不見矣。此道之‘无’也。‘其’字指道而言,‘精’谓德也。有物有象者,德之容,皆其粗也。德者,有物有象之本,乃其精也...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9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两者’,敢与不敢也。言人能知勇敢則殺而有害,不敢則活而有利,当须勇於不敢。此两者在勇虽同,所施則异,故云或利或害。”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3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道是自然规律。‘道法自然’是说自然规律取法‘天然自然’,取法自己那生成的样子。人生活在地上,不能违反地的规律而生存,故曰‘人法地’。地是天之所覆,即天体的一员,地不能违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“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”,《老子》故书当原有此句,高亨之说不确。又“若何”,惯用词组,由动词“若”和代词“何”组成的动宾词组,用来询问原因,整个...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7_吴澄
吴澄注云:“··萬物皆以三者而生,故其生也,后负陰前抱陽,而冲氣在中以為和。和,谓陰陽适均而不偏胜,萬物之生,以此冲氣。既生之后,亦必以此冲氣為用,乃為不失其本。”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而為之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取’,如《左传》‘取我田畴而伍之’、《史记》‘取高帝约束纷更之’之‘取’。‘為’,治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作“道”为是。作“士”与下文义不相联属。帛书乙本作“道”,与傅奕本同,此证“道”字当為《老子》古本中字也。河上公注谓“谓得道之君也”,显而易见,原本“士”字当作“道”,“士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其无正’,御注作‘正邪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九成之台,作於羸土”,“羸”即“籯”(或“籝”)之借,为一种“竹器”(见《玉篇》),属箱类,可盛土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正为“慕”,并云:“‘羸’,乙本作‘纂(léi)...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尔雅·释言》:‘孔,甚也。’河上注:‘孔,大也。’二谊相近。‘德’為‘得’字之假,景龙碑本作‘得’,正用本字。《广雅》:‘容,法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士容篇》:‘此国士...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惡’,乌路反。”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”,其主语皆为“吾言”,“甚易行”上不当有“吾事”二字,石田羊一郎说为非。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果在於应敌,非果以取强也。”疏云:“用兵之善,果於止敌,止敌自矜,未名善勝。故虽止敌,慎勿矜夸,矜夸则伤於取功。故虽果於止敌,戒云勿伐其功。伐取其功,是则自为憍泰,憍...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6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勤’作‘懃’。”按:罗卷本作“勤”。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三章‘不贵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盗’;十九章‘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’;五十三章‘财货有余,是谓盗夸,非道也哉’。皆财貨与盗贼连言,可知财貨為盗贼之起源。‘難得之貨,令人行妨’...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葛‘惟’作‘為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