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2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注当作‘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经’,‘出於’二字,即系《老子》正文,在‘无有’二字之上。不知何时误入注中,又误在注中‘经’字之上,而正文‘入’下又夺‘於’字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冯达甫、朱谦之等说是也。“大制无割”:大制者,以天下之心為心(王弼注)。“大”即《道篇》所说“强為之名曰大”(通行本为第二十五章)之“大”,指“道”,引申為体道者。“制”,...
0545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马氏、蒋氏之说甚是。今据帛书甲、乙本验之,原来《老子》此两句均作“萬物”。今存本前句作“天地”者,乃后人妄改,当据帛书本订正。 又,严可均云:“‘天地始’,御注与此同。河上...
0299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名”,指名誉。“身”,身体,可引申为生命。“貨(简作货)”,财貨。“多”,训为“重”,可引申为贵重、宝贵、珍贵等义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名声與生命哪个更亲近?生命與财货哪个...
03911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6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神器,犹神物也。言其至贵重者也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与今本校勘,世传本均较帛书多出四字,即句首‘此’字、‘出’后‘而’字与‘謂’后‘之玄’二字,读作‘此两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門’。彼此经义虽无原则差异,...
0285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弊’字,傅奕、彭、赵均作‘敝’,《韵会小补》曰:‘敝,笔别切,老子云云。’是方日升所见本作‘敝’。毕沅曰:‘敝,河上公、王弼作。弊’是毕所见河、王本作‘弊’,今诸河、...
04115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‘噤’字同此。寇、磻溪作‘煦”,罗卷、馆本、易州、臧疏、彭、白、赵写作‘嘘’,二张、赵、吴作‘呴’。字当作‘噤’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’,古本。‘已’,音以,语助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盈如冲亓□□□□□□□□巧如拙□□□□□□□絀”。乙本释文作“盈如冲,其【用不窮。大直如詘,大】巧如拙,【大辯如訥,大赢如】絀”。我仔细勘审《马王堆汉墓帛书》(...
04610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5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按‘接’,应读為‘捷’。接、捷乃双声叠韵字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‘接以大牢;’注:‘接读為捷。’《公羊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‘郑伯接羊;’《左传》、《穀梁传》作‘捷’。《左传...
03610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3_毕沅

毕沅云:“两‘不處’河上公作‘弗居’,聚珍板王弼注本作‘功成而弗居’,校云:《永乐大典》无战争及沉重的租税负担等方面,反映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要求。相反的,无為论也有其消极、保守、...
04813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播’作‘糞’。‘糞’、‘播’古字通用。《御览》引《文子》曰:‘却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引并作‘糞’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以’,用也;‘佐’,辅也;‘人主’,君王也。言用正道辅佐君王者,当偃武脩文,导之以德,不可以盛用强兵骋暴天下。
05314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10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因聖人不肯自處自任其事,以虚心应物,忘名忘相,无我无人,不见有為之迹,不立教化之名,故曰不居。聖人之心,虽然不居,其功终亦不可得而去者,盖以道德高于天下,天下后世未尝不...
0356

《老子》46_04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禍,害也,神不祐也。夫亡败之禍缘何而来?由贪土地,求而无厌,不知止足,致神道不祐,而婴禍害。人之有过,过非一途,贪之为禍,禍之大尔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取强焉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焉’字,叶作‘强取焉’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无‘是以’、‘之’、‘也’四字。臧疏、宋刊河上无‘之’、‘也’二字。《治要》引无‘也’字。按:治亂字当作‘薙’,《说文》曰:‘薙,除艸也。’今通用‘治’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不出於户,可以知天下;不闚於牖,可以知天道’。当为《老子》古本。今本经后人删改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果而勿强’,古本上有‘是’,一作‘是謂’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治”作“為”,谓“則无不為矣”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易玄本、景福本、敦煌甲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...
033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6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老子不重外在经验知识,而重内在直观自省。他认为我们的心智活动如果向外驰求将会使思虑纷杂,精神散乱。一个轻浮躁动的心灵,自然无法明澈地透视外界事物,所以老子说:其出彌遠,...
0409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21_杨兴顺

杨兴顺云:“老子‘无为’论的社会本质,并不是如一般所理解的对罪恶的容忍,而是他对统治者提出了如下的严重警告:当他们因私利而破坏自然法則‘道’,把社会陷於水深火热的境地时,人民就连死...
0377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作‘淵似萬物之宗’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‘礼者,道之华而乱之首也,故曰:為道者日損。’又《后汉书》六十六《范升传》升奏议引‘颜渊曰: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。孔子可谓知教,颜可谓善學矣。’下引《老...
0327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以君子居則貴左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、黄并无‘是以’字。”
03810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1_奚侗

奚侗云:“道不可见,故云‘湛’。《说文》:‘湛,没也。’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‘没,无也。’道若可见,故云‘似或存’。十四章:‘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;’二十一章:‘忽兮怳兮,其中有象;怳...
0415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“常”作“恒”,后因避讳而改为“常”,非“當”字之误也。“恒”即“常”义,今应作“恒”。“將欲取天下也,恒无事”和“取天下,常以无事”、“故取天下,常以无事”,...
0376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以恬憺為上’,按:罗卷及《治要》引‘澹’并作‘惔’,各本作‘淡’,当从此。石田羊一郎以‘以恬憺為上’一句為衍文。按:‘恬’,《说文》作‘恼’,安也。‘故不美也’,按:...
02811
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其猶橐籥’,‘橐’,他各反。‘籥’,音药。”
03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