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也。今帛书甲本“甚”字前即无“是故”二字。自《韩诗外传》、王弼以来,就衍增二字。可知所益久矣。又,下句已有“故”字,此二句不当重出“是故”,尤可证也。
05011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8_王昶

王昶云:“易州、开元御注本无‘之’字,六句皆然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知足之足’,司马无‘之足’二字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有“歸”字,正与帛书本合,说明至少汉初《老子》有“歸”字。《老子》亦曾说过“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”(通行本第十六章)、“绳绳不可名,復歸于无物...
05911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行妨’,‘妨’音方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腹’者,无知无欲,虽外有可欲之境而亦不能见。‘目’者,可见外物,易受外境之诱惑而伤自然。故老子以‘腹’代表一种简单清静、无知无欲之生活;以‘目’代表一种巧伪多欲,其结...
03711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之;乙本作“大上,下知又□”,“有”假为“又”,“之”字损掩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帛书甲本。高明謂甲、乙本作“太上”,则抄误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熊刻王弼本、张...
03911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拱’作‘供’,下有‘之’字。《文选》谢玄晖《鼓吹曲》注引‘駟馬高蓋’,疑误记,增‘高蓋’二字。”
05111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范见王本作‘判’,‘判’、‘散’为韵,当据改正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其脆易破’,是成、荣并作‘破’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輿’作‘轝’,葛、赵作‘車’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使民至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使’字。‘不相與往來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并无‘與’字,黄、程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同於德□,道亦德之”,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福本、林希逸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焦竑本、释德清本...
03511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離’,音利。‘輜’,侧其反。‘重’,直用反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間’,古本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王弼作‘无有入无間’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百姓”是奴隶社会宗族制的产物。在先秦奴隶社会中,占统治地位的宗族,概称“百姓”。百言其多,姓指族姓。如《尚书·尧典》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”,“百姓”即各个宗族及其贵族首领...
05211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5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任’本作‘在’,古书‘任’或误‘在’。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云:‘在智则人与之讼,在力则人与之事。’”
04311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梁武、景龙、敦煌三本,并作‘王侯’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物形之,勢成之’二句,义不可通,文必有误。疑此四句当作‘物,道生之,形之;德畜之,成之’。盖转写‘物’字窜入下文,‘形之’二字亦窜入下文,读者以意增‘勢’字耳。‘物...
04711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懸得亓母,以知亓□”,“既”作“愍”,当为“既”的假借字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既”;后句损掩一“子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敦煌唐写本S...
05211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淡’作‘惔’,无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:‘五味令人口臭。’”
04111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故混’,混,户本反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10_想尔注

想尔本注云:“道常无欲,樂清静,故令天地常正。天地,道臣也。王者法道行诫,臣下悉皆自正矣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开元、敦煌皆如此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德”。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即作“德”。“德”和“賊”上古皆职部字,谐韵,可证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又,“不知(zhì)”,即不曲巧伪诈,指淳朴无為,正与“知(zhì...
04311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8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以戰則勝’,彼此用字虽不同,而意义无别。‘戰’与‘陳’、‘陣’,‘勝’与‘正’,古读音相同,义亦相近,可互为假用。‘以陳則正’即‘以戰則勝’,甲、乙本用...
04311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宗,万物之主也;君,万事之主也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居其實不居其華’;又荣注:‘居其實不居其華’。是成、荣两本‘處’并作‘居’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6_郑良树

郑良树云:“第三十九章说:‘故致數車无車’。王弼本‘車’都作‘輿’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有一句‘至譽无譽’,历来学者于是引《庄子》解《老子》,谓‘車’、‘輿’应当训为‘譽’。把‘車’...
031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