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舍後且先,先则人怨。”
05415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5_杨兴顺

杨兴顺云:“在古代圣人中,老子首先把‘道’当作哲学上的范畴而给以各方面的论证。老子认为‘道’是自然界、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法则。在老子哲学中,‘道’意味着普遍存在的、视之不见的、与物质...
05011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。帛书乙本作“□□得而害利,□□□得而害”,前句损掩“不可”二字,“利”前“有‘害’字,衍,帛书有钩去的痕迹”(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);后句损掩“亦不可”三字...
04610
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人生”,作“民生”不当。又,“强”、“彊”二字古同(见《玉篇》),今皆作“强”。 又,此两句中的两“也”字以及下两句中的两“也”字,是属于特殊用法的四个“...
04310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攘臂而仍之’,陆‘攘’若羊切,‘臂’必寐切,‘仍’作‘扔’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3_庄子

《庄子·肤箧篇》云:“世俗之所谓至知者,有不為大盗积者乎?所谓至聖者,有不為大道守者乎?····聖人已死,则大盗不起,天下平而无故矣。··上诚好知而无道,则天下大乱矣。” 又,河上...
04610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示’,疑当训‘赐’。《荀子·赋篇》:‘皇天隆物(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读隆为降。是也。),以示下民(王念孙云:示本作施,俗言之误。非也。)’,示义與此同。魚脱於淵则死,君失...
0525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2_老子乙本释文
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塞其说’,通行本作‘兑’。‘说’,从土,兑声。《说文》‘閲’字,段玉裁注云:‘古假閲為穴。《道德经》:塞其兑,閉其門,兑即閲之省。’‘说’(yuè)、...
0377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私”字损掩,“與(简作与)”假作“舆”(上古二字皆为馀纽鱼部);乙本“與(简作与)”亦假作“舆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景龙本无“不”字,无“與(简作与)”字,作“以其无私...
03713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6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一曰慈’,慈念苍生,拔苦与乐,此寳道也。‘二曰儉’,少欲知足,守分不贪,此经寶也。‘三曰不敢為天下先’,谦伪柔弱,先物后己,退身度入,此师寳也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今验之帛书,甲本作‘視之而弗見,名之曰聳;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希;捪之弗得,名之曰夷。’乙本同,惟‘名’字作‘命’,‘聳’字作‘微’,第一‘命’字损掩。文虽小异,而古本亦...
05013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9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或載或隳’:‘載’,安;‘隳’,危。河上公注:‘載,安也;隳,危也。’‘載’,王弼本原作‘挫’字,和上下文义不符,因据河上公本改正。‘夫物或行或随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...
03013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5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王弼、河上公本‘采’作‘綵’,傅本与《韩非子》合,皆作‘采’。”
05414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乙、敦煌丙本、景龙、广明本均作‘卅’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屬(简作属)”,帛书乙本作“注”,二字古多通用(声纽皆为章,屬双声通假)。屬(zhǔ),专注之义。《尚书·盘庚》“尔沈不屬,惟胥以沈”,孙星衍疏:“言乘舟弗济,汝...
0568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6_高亨

高亨云:“易说是也。篆文‘不’作m,‘而’作而,形近故讹。《墨子·兼爱下》‘不鼓而退也’。‘而’乃‘不’字之讹,可以互证。《周易·谦彖》:‘天道亏盈而益谦。地道变盈而流谦。鬼神害盈...
0238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習读為襲。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‘襲,因也。’習、襲古通用。《周礼·胥师》:‘襲其不正者’,郑注:‘故书襲為習。’《文选·齐竞陵文宣王行状》:‘龟谋襲吉’,李注:‘襲与習...
0257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1_宋徽宗

宋徽宗注云:“聖人有自知之明,而不自見,以矜其能。有自愛之仁,而不自貴以临物。若是者,处物不伤物,物莫之能伤也。”
0976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有“必”字是,表必然,起强调作用。又,“先”、“後”皆用如动词,其意分别即“居在……之先(前)”、“居在……之後”。“先民”,即“居在民之先”,意即领导人民。“後之(民)”...
0516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设此三问,以明事物正反两面相互转化之理。身为最親,而尚名好高者至蹈死不顾,是疏其身矣。身为最重,而贪貨逐利者至殉财无悔,是轻其身矣。或得之而取貨,或失之而蒙福,...
0471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柔勝剛,弱勝强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柔弱勝剛强’,傅奕作‘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’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修之於邦’,‘邦’,旧本作‘國’,下同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豪’作‘毫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''是以聖人云','是以'一作'故','人'下一有'之言'二字。'
0425
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8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興’并作‘與’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‘选贤與能,讲信修睦。’《训纂》:‘王氏引之曰:选贤與能之與当作舉。《大戴礼记·王言篇》:选贤舉能是也。舉、與古字通。’《...
0515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范、潘、宋河上、易州、罗卷同此;然河上注曰:‘抱持而保倚’,是河上作‘持而保之’。磻溪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作‘保而持之’,彭、吴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作...
0276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偏將軍居左’上,从帛书甲、乙本加‘是以’二字。各本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从帛书改‘處’為‘居’,承上句‘居左’、‘居右’而為言也。句末又据增‘也’字,以明语气之稍顿。”
07413

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夫惟大,故似不肖’,李‘夫’音扶,下同。清源无此七字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訥’,怒忽反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聖人无為’,一上有‘是以’,一无‘聖人’。”
03413